新华网北京12月9日体育专电(记者林德韧)天津男篮与江苏男篮关于“上腿”事件的纠葛并没有随着篮协对江苏男篮总经理史琳杰的一纸罚单而结束。在9日,事件主要相关人之一的天津男篮球员张骥接受当地媒体《滨海时报》采访时的一篇题为《不理会负能量 赢球才是正经事》的稿件被各路体育媒体纷纷转载,张骥在采访中表示:“江苏剪辑的视频我看过了,如果说那些就是‘下黑脚’,那CBA所有球员都能禁赛了。”
罚单的出台并没有成为事件的终点,CBA队员们对于对手“上腿”、“坏动作”的担心,也并未就此结束。
“上腿”事件缘起于2日进行的江苏男篮与天津男篮的CBA联赛,比赛中江苏队球员常林和柳伟先后受伤离场。比赛结束后。江苏男篮总经理史琳杰通过个人微博针对天津男篮发表了激烈言论,将一条剪辑视频上传至网络,并称“这样的脏动作,伤害的不仅是球员,还是整个联赛的形象。如果不止住这种不良风气,对联赛和中国篮球长期发展都是巨大伤害”。把矛头直接对准天津队张骥等球员。
天津队方面则于6日回应,称江苏方面所指的“上腿”属正常肢体接触,认为其言论属于“大肆诋毁和攻击”,且采取了“非正常”的解决争议的途径。与此同时,天津队方面也发布了一些视频,反映了江苏队一些队员比赛中动作过大的问题。
中国篮协8日发布了《关于对江苏肯帝亚篮球俱乐部总经理史琳杰等处罚的通知》,称“在双方俱乐部未能完全沟通的情况下,江苏肯帝亚俱乐部通过官方微博发布相关视频,俱乐部总经理史琳杰借助个人微博、微信发表指责、贬损天津队个别球员的言论,这种做法严重违反了联赛相关管理规定,给联赛造成了负面影响”。篮协最终决定给予史琳杰通报批评、停赛2场,核减江苏肯帝亚篮球俱乐部联赛经费2万元的处罚。”
纵观整件事件,双方各执一词,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一方妥协,虽然篮协开出了罚单,但处罚更多的是针对江苏队总经理不按规定擅自上传视频以及擅自发表不当言论的程序性问题,篮协的相关负责人在媒体吹风会上对于天津队的一些动作也定性为“坏动作”,不过并没有对相关队员进行处罚。
危险动作在CBA联赛当中的存在不止一天两天了,篮协对于故意伤害性动作的处罚力度也逐年加大,但场上的“坏动作”依然屡禁不止。张骥在采访中曾经表示:“他们所剪接的这些,每个球队都可以列举出一大堆。篮球是高强度的对抗项目,有些动作过大也在合理范围,犯得着一挨一碰就说有坏动作吗?”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联赛中这类动作的普遍性。
“别人也犯规”与“自己犯规属于正常”之间并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如果双方都犯规,那么双方都应该被处罚。对于可能毁掉一个球员的职业生涯的恶意犯规,应该毫无疑问地予以严厉打击,这一点对于天津队、江苏队和CBA其他球队,都是一样的。江苏队和天津队剪出来的视频摆在网上,孰是孰非,看过视频的人们心里都有一杆秤,虽然球迷们不一定专业,但辨别无意的犯规和有意的伤人恐怕还没有那么大的难度。
“上腿”事件折射出了联赛目前对于球员恶意犯规方面监督和追责依然不足,在一个恶意犯规可能逃过处罚的情况下,某些队员通过不合理动作获取利益就有了可能性。如果每个人的每个动作都曝光在镜头前,每一个不合理的伤人动作在赛后都会被追责,那么忌惮于舆论的力量,那些“坏动作”自然也就没有了滋生的土壤。
如果真的是恶意的伤人犯规,就理应予以追责,如果不是恶意的犯规,就不会怕被视频曝光。一张罚单并不是事件的结尾,追责“坏动作”势在必行。希望在未来某一天,在CBA的赛场上,球员们上场时不再害怕被“下黑脚”,每一个恶意犯规都会受到相应的处罚,那么联赛的水平、美誉度和影响力将远非今日可比,中国球员的个人能力、战术素养,也将达到另一个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