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希望 奋力前行 北京冰球发展再添新动力

2016-01-31 15:06 人民网

分享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心怀希望 奋力前行 北京冰球发展再添新动力

冬去春来,北京的天气乍暖还寒,冰球小球员竺濬霏心里却是还没散去的一团火热。

1月中旬,她所在的北京史家小学飓风冰球队受邀赴美参加灯塔杯国际少年冰球邀请赛,期间,她作为球队代表,登上北美冰球职业联盟(NHL)赛场,与众多职业球员一起参加了开球仪式。说起这段经历,小姑娘至今还一脸兴奋,“刚进场时还很紧张,但我想着自己代表了中国小学生,所以站得特别挺拔。”

第一次出国参赛 走近NHL

第一次出国参赛,这些十一二岁的小球员就给了所有人意外的惊喜。在全部6场比赛中,飓风冰球队取得4胜1平1负,获得亚军,并创造了中国球队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

“孩子们在场上表现出的拼劲儿是出乎大家意料的,”带队参赛的史家小学副校长张欣欣说。

参加这次邀请赛的共有7支球队,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强手不少。“日本冰鹿冰球俱乐部队是从日本全国范围内选拔队员来参赛的,实力非常强,”领队潘之泓介绍说,美国当地的岛人少年队和PAL队都是由俱乐部选拔组队,而同样来自中国的齐齐哈尔队、哈尔滨队和沈阳队则有着专业队背景,实力都不容小觑。

在她看来,每一场比赛,队员们都拼得很顽强。“与哈尔滨队的那场比赛是孩子们第一次在室外参赛,当天纽约的气温很低,寒风凛冽,没想到队员们都坚持下来了,而且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最后3:3战平了对手。”

而对于小球员们来说,这次赴美征战,更像是一次圆梦之旅。因为他们在比赛之余,还有机会走近世界最高水平的北美冰球职业联盟。

到达纽约的第三天,飓风冰球队受邀到现场观看了纽约岛人队与哥伦布蓝衣队的比赛,现场的热烈氛围让他们深感震撼。随后,在参观纽约岛人队训练时,孩子们特意买好了岛人队的球衣、球帽,排着队,让球员们签名。

“签名的球衣和球帽孩子们都格外珍惜,我还听到他们在说,球衣千万不能沾水,要不签名该花了。”潘之泓说。

“北京的青少年冰球在国际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北京市冰球协会会长辛铁樑说,“像美国、日本、俄罗斯都曾对我们的球队发出过邀请,以后出国交流参赛的机会会越来越多。”

民间力量的崛起

论及飓风冰球队的成长,北京近些年红红火火的青少年冰球联赛自然功不可没。2012年北京市冰球协会成立,青少年冰球联赛得以迅速发展,参赛球队从初期的34支增加到现在的116支,每年近千场的比赛让更多球队有了锻炼和提高的机会。

“我们要为这些打球的孩子提供更多的比赛机会,除了参加国内联赛,也要让他们与冰球大国的队伍多交流切磋,”北京市冰球协会竞赛部主任邢寉说。此次飓风冰球队赴美参赛就是在协会的积极推动下才最终成行。

在她看来,冰球民间力量的崛起有如“星星之火”,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北京青少年冰球的发展模式和北美很像,基本上都是家庭在支撑,家长们的付出和坚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说。

潘之泓的女儿也是飓风冰球队中的一员,打冰球已经有近六年时间。这期间,潘之泓像所有支持孩子打球的家长一样,辛苦又充实。“业余时间经常要带着孩子训练和参赛,尤其是联赛期间,周末常常要辗转几个冰场参加比赛,有时候只能在赛场吃饭或休息。”她说。

每个周日的晚上9点是飓风冰球队的集中训练时间,小球员们都是伴着夜色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上冰练习。“孩子们很辛苦,10点半左右结束训练,回到家就要深夜了,”她说。“不过他们都很喜欢打冰球,作为家长,当然要鼓励和支持他们坚持下来。”

有时,看着女儿在场上与同龄的男队员对抗、冲撞,潘之泓也会觉得心疼,但她会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我会告诉她,即使受了委屈,也不要在冰场上掉眼泪,”她说,“有时看到孩子的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我自己也挺难受的,但是既然选择了冰球,我希望她可以学会坚强。”

未来的发展 困难与希望并存

孩子们赴美参赛期间正赶上学校的期末考试。为了支持球队参赛,学校特意为他们安排了赛后补考。

“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转变观念,从最初不支持孩子们打冰球到现在主动提供帮助,”邢寉说,“北京冰球发展得这么好,仅有家长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学校、社会的多方支持。”

凑时间、找场地,都曾是让潘之泓头疼的问题,几经辗转,球队终于步入了正轨。不过,再过一两年,这些小球员将面对一个共同的难题:进入中学,球队的数量骤减,他们需要在打球和读书之间做出选择。

“这也是目前北京冰球发展存在的一个尴尬现象,”邢寉说,“我们联赛中U14的队伍数量一下子就少了,这个年龄的孩子刚上中学,但很多中学、大学没有冰球队,孩子们因为各种原因就放弃了冰球。”据了解,在北京市冰球协会注册的青少年球员年龄大多在12岁以下,这个赛季参加14岁以下组别比赛的只有5支球队。

而中国冰球竞技层面的孤立发展,甚至带来的掣肘,则进一步加剧了民间冰球的成长困境。由于出路不畅通,越往“塔尖”,冰球发展受到的制约越多。“想打球的孩子不想放弃读书,就只能选择出国。”邢寉说。

竺濬霏有个心愿,就是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能够披上中国队的战袍。“球队的这批孩子到那时都处于打球的最佳年龄,”潘之泓说,“不管能不能实现目标,我们都会朝着那个方向努力。”

“希望北京冰球的热度能够改变中国冰球发展的大环境,”邢寉说,“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     

责任编辑:张静(QC0008)  作者: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