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比投身商界 看重中国市场

2016-04-16 08:43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科比投身商界 看重中国市场

4月15日是科比退役后的第一天,他并没有睡个懒觉,或是给自己放个长假,而是很早就起来完成了训练,然后在早上8点半准时出现在了自己公司的办公室里,并开始了自己的商业工作。而这些将成为科比今后每天的生活常态,他刚脱下球衣就穿上了西装,在一片他早就有所计划,并已经有所动作的商业领域,开始他的人生“下半场比赛”。

为进军商界早已开始规划

在球员生涯中的收入积累以及这些年中的大量广告所得,已经让科比拥有了巨额财富。美国媒体曾披露,到目前为止科比的总收入达到了6.8亿美元。而在退役后,科比的巨星效应肯定不会很快散去,“飞侠”的财富积累仍会继续升高。

实际上早在两年前,科比已经对自己退役后有所规划。科比在不断地学习商业知识、技能,举个很典型的例子,2004年科比因为腿伤打不了比赛,但他还是跟队去了客场波士顿。趁着有空科比去了波士顿学院,他旁听了一节尼克·纽金特教授的“国际营销学”的公开课。这并非是科比的心血来潮,而是他知道自己要想在商业领域上也能大展拳脚,就必须要有商业的头脑,学习与充电是必须要完成的事情。

另外,科比总是时不时地给一些知名企业的商业大咖们打电话,请教很多自己不懂甚至用他自己的话就是“听着很白痴的问题”。这也令他在商业领域的学习道路上受益匪浅。科比说:“我经常没事时就给一些公司高管打电话,有时问的问题可能有些白痴,但是我就是要问,想听听他们的见解。”在科比打电话请教的公司高管中就包括耐克的首席执行官帕克、苹果的首席设计师伊夫等。

商业触角伸到不同领域

2003年到2004年间,科比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这家公司主要是进行一些商业的评估与投资,而科比通过这个公司开始进军商业领域的尝试,他的第一个投资项目就是一款运动饮料品牌。科比在此投入了超过600万美元,收购了其10%的股份,成为该品牌的第三股东。谈及为何投资这样一个运动饮料品牌,科比说出了他的商业观点:“我们想要培养或是帮助那些能够挑战、重新定义体育商业的创意和品牌。”

当然,科比的商业触角已经延伸到不同的商业方向与领域:比如他投资“球员论坛”网站,这是科比在这个赛季中最早发布将要退役的地方;他也成立了“科比工作室”,作为科比公司的一个分支,他希望能在体育影视产业上也有所涉猎,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有关科比的纪录片等。

很显然科比很想开辟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这一点上他像极了“飞人”乔丹。科比说:“如果你想建立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就要亲自管理它。当然你也可以交给信任的对象管理它,但必须是在你熟悉的领域与方向上。”

中国是科比商业发展的重心

无法准确地估算科比在中国的市场价值,但“飞侠”在中国球迷心中的地位肯定是无法取代的,科比的影响力自然是异常巨大的。而科比也非常看重中国的市场,并且已经在这里扩展他的商业疆土。

有统计显示,在过去的14年里科比总共有12次来到中国,其中10次都是参加商业活动。这是其他NBA球星都无法做到的事情。这显示出科比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与此同时也可以看得出科比对于中国市场的无比看重与精心培育。

甚至在去年夏天科比中国子公司宣布成立,它与中国知名的网络媒体、商业品牌像是阿里巴巴都展开了深入合作。这些都是科比在中国市场上逐步扎根的一些体现,但很显然中国巨大的粉丝数量与无法计算的商业市场,会促使科比未来在中国市场上更加着力。

责任编辑:袁帅(QN0015)  作者:宋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