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乌兰察布市全面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2016-05-11 17:43 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十三五”期间乌兰察布市全面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一、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我市县域经济(除集宁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建立了错位竞争的县域经济体系,“一县一业”的特色经济基本形成。2015年全市县域经济总量达到732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现价)58.2%,年均增长9.6%。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0.1%,其中,前山地区占全市县域经济总量的59.6%,后山地区占40.4%;5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0亿元(不包括交通部门),比“十一五”末增长71.3%,年均增长11.4%,占全市总投资的69.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213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73.2%,年均增长11.6%,占全市总零售额的73.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8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179.4%,年均增长22.8%,占68.8%。

二、城乡统筹,着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按照国家“十三五”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各旗县市要因地制宜,坚持城乡统筹原则,优化城乡发展格局,形成更加合理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

一是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立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京藏和京新高速、110国道、京呼高铁、集张铁路为横轴线,以二广高速、集二铁路为纵轴线,以重点镇和特色专业镇为节点的“一核两轴多节点”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到2020年,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提升,城镇管理更加智能化、精细化,城镇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更加合理,城镇化发展质量综合指标进入自治区中等偏上水平。按照“织好网、保基本、兜住底”的要求,深入推进“三三制”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农牧民在“不失地、不失权、不失利”的基础上向城镇转移。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推进进城人口同城化待遇。力争到2020年,中心城区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规模达到60万人。

二是全面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加强新农村、牧区建设。推进农村牧区危房改造,统一配备供水系统、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和有线电视、互联网系统,加强道路硬化、村镇亮化、绿化,改善人居环境。加强校舍及卫生室、文化室、超市建设,使农牧民享受与城镇居民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农村牧区村屯布局整合,保护和建设名村名镇、民族民居。统筹农村牧区产业发展,加强现代物流服务网络建设,健全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回收等网络,加快形成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服务新格局,加快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三是建设各具特色的县域城镇体系。围绕“两条轴线”格局,优先推进重点镇建设。打造岱海镇、卓资山镇为呼包鄂城市群中具有复合功能的卫星城。推进土贵乌拉、白音查干、乌兰花、长顺、七台等中心镇建设,形成点状开发中心镇。打造以格根塔拉、辉腾锡勒、红召、岱海、苏木山等旅游景区为节点的文化旅游型城镇。根据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加快推进工矿服务型、商贸服务型、旅游服务型、农牧服务型和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五大”特色村镇建设。

四是着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各地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大力发展“一县一业”的特色经济。察右前旗主要发展冶金化工、物流、旅游业;察右中旗主要发展现代农牧业、冶金化工、旅游业;察右后旗主要发展化工、农畜产品加工、物流、旅游业;四子王旗主要发展农牧业、煤化工、商贸物流、旅游业;卓资县主要发展化工、熏鸡、草莓;凉城县主要发展绿色农牧业、循环工业园区、旅游业;丰镇市主要发展特色农业、电力、氟化工、冶金、商贸流通、旅游业;兴和县主要发展现代农牧业、新型工业、物流、旅游业;商都县主要发展农畜产品加工、绿色蔬菜种植;化德县主要发展现代农牧业、重化工、服装加工、旅游业。通过特色经济的发展,全面加快我市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刘睿盈(QS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