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第33届百队杯闭幕。图为裁判员冒雨执法点球大战。千龙网记者 王钊摄
千龙网北京7月22日讯(记者 王钊)第33届百队杯足球赛7月22日在奥体中心闭幕,本届百队杯吸引超过4000名选手参加。在赛场内外,执法比赛的裁判员和服务赛事的工作人员令人尊敬。
曾为对手的年轻裁判
四年前的7月21日,北京遭遇了60多年来最强暴雨。当天,百队杯因为停赛躲过了暴雨。在本届百队杯的淘汰赛上,暴雨为比赛送上了迟到4年的“问候”。在奥体赛区和天坛赛区都有比赛因为暴雨而延期。尽管天降暴雨,在球场上依然进行了几场比赛。在天坛赛区的执法队伍中,有不少裁判都是踢过百队杯的球员。吕凯奇、周佳旭和付廷羽就是其中的代表。
吕凯奇和周佳旭曾经在百队杯的比赛中作为对手,说起过往,周佳旭历历在目。“那场比赛原本想的是后发制人,结果比赛最后的时候打了一个门柱,要是那个球进了,我们就晋级了。可惜输给吕凯奇了。”周佳旭说。比二人小3岁的付廷羽虽然未能与二人在百队杯同场竞技,但是在平常周末的业余比赛中常与周、吕二人同场比赛。
7月22日,第33届百队杯闭幕。图为裁判周佳旭(左一)、付廷羽(右二)、吕凯奇(右一)与裁判长马世经(左二)在天坛赛区合影。千龙网记者 王钊摄
他们三人都是马世经的学生,通过跟随马老师的学习,才成为一名注册裁判员。在他们的心目中,马老师可以说是神一样的存在。以至于三名裁判说的第一句话,都是马老师,而且三个人都不约而同谈到了前几天马老师的执法。“没想到老头(马世经)能出场吹哨,我们这也是开眼了。而且那天下了特大的雨,我们也为马老师身体担心。不过,我们平时经常看他给我们指导工作,穿裁判服真是第一次。所以马老师吹完比赛后,我们都争着跟他合影。”吕凯奇说。
裁判的工作不像踢球队员,队员完成比赛后就可以离场回家,裁判们则要轮班上岗,在球场呆一天。遭遇极端天气,冒雨执法和鞋底开胶都是家常便饭。“其实比赛的队员们更不容易,他们最大年龄的也比我们这些裁判小好多。身体上肯定不如我们能扛,虽然我们执法很累,但是每场比赛结束后,小队员们集体向我们致意,就让我们这些裁判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付廷羽说。
尽心尽力的工作人员
除了裁判员,本届赛事的工作人员也非常辛苦。6月27日0点是报名截止的时间,当天恰逢中考的最后一天,报名的球队很多,导致报名网站一时无法登陆。负责资格审查的公茂伟是那一天最忙碌的人。当天,公茂伟加班到午夜,第二天又提前上班,就是为了确保各个队能顺利报名,避免因报名截止而造成遗憾。
7月22日,第33届百队杯闭幕。图为本届赛事秘书长黄庆华(左)与裁判长张宴宾(右)交流工作。千龙网记者 王钊摄
本届赛事的秘书长黄庆华在以前的百队杯以仲裁的角色出现,曾经的“隐藏人物”在本届赛事上完成了华丽转身。不论下雨还是酷暑,黄庆华和裁判员一样,坚守在球场,生怕球场出现问题。黄庆华说:“领导信任我,才会让我做这些工作,这种信任更是一种责任,也是动力,让我们把百队杯赛场工作做好,为小队员们服务好。”
其实,除了这些工作人员,为百队杯忙活了半个多月的北京市足协秘书长刘军其实也很疲惫,本次比赛的圆满举办涉及报名、参赛证制作、场地、器材、安保、救护、保险、裁判、媒体等诸多方面,百队杯组委会不仅安排专人专项负责,而且每周都进行一次联席会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工作量确实很大,假如没有工作人员的细心与无私奉献,比赛便很难顺利进行。
随着百队杯的结束,小队员们一张张开心的笑脸证明这些工作人员的努力和付出是值得的。虽然他们默默无闻,但是他们都非常值得尊敬。希望未来的百队杯上,小队员们见到裁判员或者工作人员,请向他们由衷地道一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