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里约热内卢8月7日体育专电(记者张寒 苏斌)在里约奥运会的乒乓球赛场,中国面孔最密集出现的时刻远早于中国乒乓球队7日晚的第一场比赛。这群胸前旗帜各异的人曾经被称作“海外兵团”,被视为对手、威胁、甚至“汉奸”,而如今,他们中的很多人用行动证明着自己“乒乓使者”的身份。
54岁的何志文在西班牙已经住了26年,打了24年西班牙乒乓球超级联赛,帮助格拉纳达银行队、穆里西亚大学队等当地俱乐部拿了23个冠军。
7日下午,这位里约奥运乒乓最年长的参赛者在男单第二轮比赛中2:4遭中华台北选手陈建安淘汰。
打正胶的“怪球手”老何至今在西班牙难觅对手,所以一到奥运会预选赛,西班牙乒协就又找到了他。“欧锦赛、世乒赛我都没参加了,但奥运会不一样,西班牙乒协一问我就又来了。”他说。
虽然已经很少再打国家队的比赛,何志文在俱乐部级别上却依然活跃,今年上半年因为在奥运会的欧洲区预选赛上拉伤了左腿腹股沟,但仍参加了西超和法国的两个联赛,打了28场比赛。
为了表彰他对西班牙乒乓球的贡献,他定居了26年的格拉纳达市将在11月4日为他举办告别赛。
36岁的沈燕飞已经打了14年西超联赛,依然是俱乐部的第一选择,如今她和老何一起为穆里西亚大学队效力。虽然没正式出任教练的工作,但她偶尔会教一教当地的小朋友,已足够把中国乒球的先进理念带给西班牙人。
对于近年来欧洲乒球的发展情势,她和同样住在西班牙的白俄罗斯名将萨姆索诺夫看法一致,“前几年还不错,但随着西班牙经济衰退,国家没钱,对体育的投入、对运动员的培养也会削减、下降。”
两年多前刚脱下国乒队服的天津选手李平,这次代表卡塔尔参赛。这是他的第一次奥运经历,最深刻的感受却是“哪都没有咱国家的训练水平高,韩国、日本、德国的成绩够好了吧,技术、后勤、医疗保障连中国的四分之一都达不到”。
但为了自己的奥运梦想,也因为养家糊口的现实需求,李平漂洋过海去了语言不通、饭都吃不顺口的中东。
“之前受中国乒协派遣去过卡塔尔,感觉他们非常非常想把乒乓球搞上去,但不知道从哪抓起,后来有这个机会,我就去了那里,既能延续自己的乒乓球事业,也对家庭有所帮助,所以不管生活有多难,训练条件多差,我愿意坚持打下去。”他说。
李平在卡塔尔乒乓球队的角色也和每一个“海外乒团”选手一样,即使不教球,也会通过和当地选手练球带动一下当地水平的提高,尽管按他自己的话说,“老跟他们打,影响我保持自己的水平。”
43岁的李佼则是扎扎实实在荷兰完成了自己从球员到教练的身份转变。她和沈燕飞一样已经代表自己的“第二祖国”打了三届奥运会,准备在里约奥运会后退出国际舞台。
说起自己退役后的发展方向,李佼显得胸有成竹:“打完这届就回去当荷兰男队的主教练了,青年队和成年队一起带。”这位欧运会的乒乓球女单冠军从2012年起就在带这批当时才18岁的国家队队员,从正手反手这样的基础训练开始给他们补课,一步步树立起自己的威望。
“我们这几年磨合得非常好,因为我能带给他们中国乒乓球的一些好的东西,他们也能切实看到自己的进步。”她说。不仅如此,李佼还在致力于从基础上帮助推动荷兰乒球的发展,经常去观察青少年或者更小的参训选手,希望能早点发现打乒乓球的当地好苗子。
从“海外兵团”到“乒乓使者”,53岁的倪夏莲总结得特别到位:“上海的领导对卢森堡乒协的领导说,倪夏莲是我们中国的女儿,是你们卢森堡的媳妇。所以我即便代表卢森堡队打球,一言一行都是代表中国人的形象。”
她认为,能够有机会通过乒乓球到世界各地展示中国人的魅力和风度,是自己的幸运,“这种奉献是买不到的”。所以倪夏莲说,打球,她停不下来。
“昨天就有媒体问我,觉得‘海外兵团’的形式好不好,我可以很骄傲地说,在我的身上,这个模式很好,因为我是去奉献、去帮助他们的,不是去投机取巧,或者把他们的位置占了,这是不一样的性质。”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