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 张家口脱胎换骨迎冬奥

2016-12-29 14:29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千龙网张家口12月29日讯(记者 刘宇坤)受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影响和带动,这一年来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日益高涨。对于张家口来说,与北京共同举办冬奥会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冬奥会为京张两地创造了全方位对接和融合发展的良好条件,推进京张两地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深化。在冬奥筹备的过程中,张家口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发挥服务和保障作用和承接北京产业辐射等方面,正由“大树底下不长草”,逐步转向“近水楼台先得月”。

根据冬奥整体规划,张家口市崇礼区太子城将是场馆群之一。因为太子城周围环绕着云顶、太舞、万龙等国内知名滑雪场,相互间距离近,车程短,所以未来的冬奥村也将坐落在此。12月27日,崇礼区委副书记、代区长赵赞详细的向记者介绍了崇礼区冬奥会的筹办工作和滑雪产业发展情况。

520662050916374153

2022冬奥会为京张两地创造了全方位深入对接和融合发展的良好条件,必将有力的推进京张两地协调发展。图为滑雪爱好者在张家口市崇礼区云顶滑雪场滑雪。千龙网记者 刘宇坤摄

 全域全面:重点启动“5+3”规划编制

着眼于统筹举办冬奥会与区域发展的两方面,崇礼区进行全域全面规划。规划采取总规划师(顾问团队)+国内外顶级规划机构的方式,按照“总体思路统领、中间有序衔接、最终统一成果”的思路,同步开展城市定位研究、城市策划、具体项目、建筑设计4个层次的规划。

2016年,崇礼区重点启动了“5+3”规划编制,“5”即主城区概念性总体规划、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太子城国际冰雪小镇规划、生态空间布局规划、冬奥场馆规划,“3”即冬奥会与崇礼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崇礼国家体育休闲综合示范区规划、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目前,8项规划已初步形成,预计明年3月底前完成最终规划成果。

把握机会:进一步推动滑雪旅游产业

崇礼滑雪旅游产业起步于1996年,坐拥出色的自然资源,此次借助办冬奥契机,将继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服务水平。目前已建成万龙、云顶、太舞、富龙、多乐美地、长城岭6家国内知名滑雪场。截至目前为止,全年共接待游客321.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和26.7%。

其中,万龙滑雪场作为国内首家开放式滑雪场,在本年度的滑雪旺季开始,每天平均接待游客2000余人,周六日约3000人。据万龙滑雪场总经理于栋林介绍,现在的的万龙滑雪场的接待能力已经达到了支撑每日上万游客的水平。与万龙滑雪场相对专业的滑雪服务不同,于2016年11月开始营业的富龙滑雪场将滑雪场服务定位在家庭式聚会、游玩、滑雪爱好者等方面,除滑雪外还提供四季观光服务。走上了错位经营的路子。每个滑雪场的不同特色在推动崇礼滑雪旅游产业发展和冰雪运动推广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冬奥惠民:全面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冬奥会已经给百姓带来了不少实惠,具体而言,京张高铁、延崇高速、京北公路等交通道路的修建,方便百姓出行;再到连续两年开展“大好河山·激情张家口”冰雪季活动;再到推出冬季旅游惠民,冰雪运动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群众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最大力度地推广冰雪运动。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冬奥会给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53岁的刘素英目前经营着自己位于崇礼黄土嘴村的“惠宾农家乐”。在此之前,刘素英一家以种地为主,在2004年成为第一批经营农家乐的个体户。据刘素英自己介绍,申冬奥成功之后,经营农家乐的收入明显提高,以北京游客为主,冬天游客络绎不绝,现在就连夏天都有游客前来,一年能有八万到十万的收入。目前刘素英的丈夫在雪场工作,儿子则在雪场当教练,一家人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莫迪今年27岁,之前在浙江绍兴当室内滑雪教练,去年受到申冬奥成功的影响,开始在崇礼的云顶滑雪场做高级教练。对于教练来说,申冬奥的成功一方面打开了面向世界的大门,另一方面则是为滑雪场带去了更多的客源,有些是来参观旅游,有些则是为了学习滑雪技能。

“现在要求我们教练要掌握英语,至少要和外国游客正常交流或者授课。”莫迪说,“今年的游客明显比去年的要多出很多,请教练教课的游客有很多,目前我们几十个教练基本上都是每天上班的六个小时都要待在雪场授课,但还是每天时间还不够用。”游客数量增加,请教练的人数变多,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教练酬劳的提高。据莫迪介绍,去年6个小时的教程是1280元,教练拿35%的提成,而今年6小时的教程价格提升到了1599元,教练则按小时拿报酬,高级教练(持有教练证)是100元/小时,在滑雪旺季月薪轻松过万。

2016年张家口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达到25987元、9175元,分别增长9%、10%左右。

在未来的发展中,崇礼将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筹办冬奥、撤县设区等重大机遇,全面推进基础设施、产业转型、城乡面貌、生态环境、市民素质、社会事业“六个脱胎换骨”,努力成为国际知名的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胜地、国家体育休闲产业综合示范区,为如期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盛会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袁帅(QN0015)  作者:刘宇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