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马215半马105! 走进马拉松跑最快的美国医生

2017-02-24 09:35 爱燃烧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全马215半马105!走进马拉松跑最快的美国医生

美国“最有趣的男跑者”扎布罗茨基,曾经一年跑13场全马,而且赢得其中5场。

如果说扬百翰大学的统计系讲师沃德(Jared Ward)是马拉松跑最快的美国大学老师,那么扎布罗茨基(Chris Zablocki)就是美国医生中的“马拉松一哥”。

两人均入围去年2月美国奥运选拔赛,结果沃德以2:13:00夺得第三,抢到最后一张里约入场券(奥运会上他再创佳绩,以2:11:30刷新PB,荣获男子第六名);而当时PB比他慢两分钟的扎布罗茨基只跑出2:22:59,排名第30。

为了叙述简练,咱们以下就称扎布罗茨基为“小扎”(1988年7月出生的他,比32岁的马克扎克伯格还小四岁)。

一年13场全马,五度夺冠两刷PB

不过,小扎有一点绝对比沃德强:与每年基本只跑一场全马(奥运年算例外)的后者相比,他拿到的冠军要多得多。

事实上,沃德迄今还没尝过马拉松冠军的滋味,最好名次是2014年明尼苏达州双城马拉松第二名(2:14:00);而小扎仅今年1月,就已经连夺两个冠军:

1月15日加州圣迭戈市卡尔斯巴德马拉松,他以2:20:12大胜来自肯尼亚的亚军3分钟;

1月29日佛罗里达洲迈阿密马拉松,他在第37公里甩开肯尼亚对手,用时2:18:15率先撞线,收获奖金4500美元。

没错,这是个像川内优辉一样密集参赛的业余高手。笔者第一次注意到他,是在一年前美国奥运马拉松选拔赛前夕。

当时他被著名跑步论坛letsrun称作“最有趣的男性跑者”(The Most Interesting Man In Running)。

加拿大《跑步杂志》则称他是“最令人着迷的美国奥运选拔赛男选手”(The most fascinating man running the 2016 U.S。 Olympic Trials),并预言他很可能成为最受热议的美国马拉松跑者之一。

小扎之所以受如此热捧,正是因为他的“满世界疯跑”:明知自己要参加去年2月13日在洛杉矶举行的奥运选拔赛,此前一年他照样四处参赛,总共跑了13场全马。

在养精蓄锐、认真备战那场四年一度“大考”的美国马拉松运动员中,这样做的绝对没有第二个。

和川内优辉一样,小扎也绝不是滥跑凑数。这13场他的平均完赛时间是2:21:32,7度跑进2:21(其他美国人最多一年三次),最慢也有2:27:41。

2015年6月他在祖母马拉松跑出2:17:26,刷新PB并获得参加奥运选拔赛资格。

同年11月在西班牙巴伦西亚,他以2:15:39再度改写PB(平均配速3:12/km),跻身业余一流高手。

这13场他的名次也相当亮丽:5个冠军,9进前三。

再往前的2013年2至3月三周时间内,他三战两胜,另一场第三名。他密集参赛的习惯,正是从那时开始的。

“我参加塔拉哈西(Tallahassee,那三场中的第一场)马拉松时,遇上一个叫Pete的肯尼亚人,他说每两周左右跑一场马拉松是个好主意。他这么做是为了攒钱为他在肯尼亚的农场买柴油拖拉机和打保龄球。”2013年被跑步杂志《Level Renner》选为封面人物时,小扎在自述文章中写道。

那次他以2:23:22夺冠,跑赢Pete和另一个肯尼亚人——只比他们快二三十秒。

尽管如此,“我决定试试他的建议,效果还挺好。在佐治亚州Albany跑完另一场的两周后,我在Virginia Beach跑出2:17:49的个人纪录”。

曾因速度慢遭队友嘲笑

在那篇自述中,小扎如此解释他喜欢跑步的理由:

“打球时我不很擅长玩花样,因此在被Xavier(他上的康涅狄格州高中)足球队除名之后,我就开始跑步。

“一旦开始跑步,我就越来越喜欢它,因为我意识到你只要肯努力就能赢。它不像帆船或团队运动那样,有很多其他变数。跑步是只要练得勤奋,就能不断提高。”

不过,他并不是天生的跑步高手。

2006年秋天被常春藤名校达特默思大学(Dartmouth College)历史系录取后不久,小扎就加入校田径队。

“我大一学年开始时,有些队友问我:你在队里干什么?原因是我跑得太慢。后来情况多少有点起色。”他回忆说。

现在已经没人敢再笑话他了。以下是他的各项跑步PB:

5000米 14:28.64(2016);

10000米 29:56.90(2010);

10公里路跑 29:48(2016);

半马 1:05:36(2016);

马拉松 2:15:39(2015)。

他的首马是2011年费城马拉松。在拼尽全力跑出2:24:11的好成绩之后,他在终点力竭跪地。

在巴伦西亚创造全马PB时,小扎正在英国St.Richard‘s医院学习(该院设有研究生医学教育中心)。

那是一场高水平大赛,共有来自6个国家的19名选手达到里约奥运会报名资格。肯尼亚冠军的成绩是2:06:13,前六名都进2:10,小扎只能屈居第16名。

在中小比赛中,跑赢非洲选手对他来说已经没啥稀奇。

和其他高手不同,小扎的训练并不系统:不记录跑量,不戴手表。

他出门跑步时,心里往往只有一个想法:跟着双腿的感觉,尽可能地使劲跑(as hard as the legs feel like going)。

“支教”、陆战队和海外学医

身高1米78、体重67公斤的小扎,体型完全不像跑长跑的,胸大肌和肩臂肌肉非常发达——都是练出来的。

在2013年那篇自述文章中,他介绍自己的训练方法如下:

每天早晨起床后,先做两组各50个俯卧撑,外加三组哑铃练习。

早饭后出门路跑22公里(返程通常有几个加速)后,回家再做30+20个引体向上。做引体向上时,有时会在腰上系一两个45磅(20.41公斤)重物。

傍晚练跑步机(7%坡度1英里,2.5%坡度3-4英里,外加10-15%坡度冲刺30-60秒)和游泳。

周末若不比赛,就晨跑2.5或者3小时。

在康涅狄格州家里,他找来一块50磅(22.68公斤)重的石头,跑完步在后院抱起投掷,还给它起名叫“Matt Pelletier”——他一个路跑对手的名字。

小扎也喜欢骑自行车,曾拿过州山地车比赛冠军。除了耐力运动,他还喜欢种菜(甜菜、西红柿和向日葵)和绘画,主要画马绍尔群岛的风景,2013年办过画展。

大学毕业后,他在马绍尔群岛中的Jaluit环礁高中教世界史,后来又客串上化学课,同时给当地马拉松队当教练。

一次率队赴夸贾林环礁洲际弹道导弹试验基地参赛时,他觉得基地里的一切都很新鲜有趣,回国后便报名海军陆战队军官训练学院,但没过多久就出来了。

“每天干活23小时、只因系鞋带不够快而被狂吼,这种日子很快就失去吸引力。我有了一个更好的主意:与其杀人,不如治人。”他写道。

于是他考进荷属圣马丁岛的美国大学加勒比医学院,毕业后赴英国留学和实习。在英格兰参赛时,此前一直自己训练的他结识了女教练本顿(Allison Benton)。

后者曾建议他把巴伦西亚马拉松的目标定在2:15:30,结果他的成绩只比这个慢9秒。从此他对她言听计从,包括在奥运选拔赛前不要再跑全马。

遗憾的是,她认为他可以跑2:13:30的预言尚未成真,尽管选拔赛前他曾按相应配速(3:09/km)拉过一个29公里。

2017年的头一个月,小扎已经参赛两场。不过他在赢得圣迭戈马拉松后向当地媒体透露,今年自己不会再跑十几场,但七八场应该还是有的。

一个业余跑者能达到中国专业高手的水准(中国现役专业选手能跑2:15的屈指可数),美国跑步界堪称人才济济,卧虎藏龙。

责任编辑:黄业(QS0001)  作者:洪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