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评】“哪壶不开提哪壶”的冰壶

2017-03-29 17:58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20170329175456

3月19日,中国队选手王冰玉(中)在比赛中掷壶。 当日,在北京举行的2017年世界女子冰壶锦标赛循环赛中,中国队以7比8不敌捷克队。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3月26日,2017年女子冰壶世锦赛在北京首都体育馆落幕,加拿大队以全胜战绩获得冠军,中国队仅排名倒数第二,如此战绩同时也失去了直通平昌冬奥会的机会,只能依靠12月的奥运落选赛争夺最后两张奥运门票。

然而,就在前不久闭幕的第八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中国女子冰壶队却用大写的“牛”字,大比分赢了实力强悍的韩国队,让全世界的球迷再次对中国女子冰壶队刮目相看。但是,就是这样一支强悍的队伍,竟然在自家门口举办的世锦赛上,以2胜9负无缘复赛,出乎意料的落差和不稳定的成绩给中国冰壶队敲响警钟,我们也不禁要问中国冰壶队究竟怎么了。

回顾赛场,从比赛过程来看,中国队进入状态较慢,关键壶多次失误,或许因为主场作战的紧张压力,毕竟在追求合适力度和精准度的冰壶比赛中,队员的身心状态是重要的保障,但这也正显现出在心理素质方面,我们与欧美对手存在着很大差距。

其实在近几年,冰壶竞技的发展趋势,已经不是之前屈指可数的几支竞技水平比较强的国家队。现在各国在冰壶项目中都投入了很多人力和物力,竞技水平都有了突飞猛进,再也不是曾经三国鼎立的时候了。比如今年北京世锦赛一路过关斩将,收获亚军的俄罗斯队。俄罗斯是从2014年索契冬奥会后斯掀起冰壶热,作为奥运遗产,参与人数越来越多,俄罗斯冰壶队这几年也突飞猛进,之前连续3年收获世锦赛季军。

但是反观中国队,自从2009年拿到的世锦赛冠军,2010年拿到温哥华冬奥会铜牌,开始走下坡路。2014年索契冬奥会后,随着老将退役,中国冰壶队开始重组,却面临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无奈之下,已经结婚生子的王冰玉和周妍不得不重新走上冰壶赛场,组成了这支以老带新的冰壶国家队,但实力已不及巅峰时期。女队教练谭伟东甚至表示,中国冰壶运动员选拔几乎无才可选,可选人数不超200人,最终情况是,场上4名队员连“百里挑一”都算不上。

如此薄弱的人才储备,怎么可能会有高质量、高水平的发挥呢?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对冰壶到底了解多少呢?小编揣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决心和毅力,进一步剖析冰壶人才匮乏的本质原因。其实,冰壶是个小众运动,人们对其并不是特别了解,参与度并不高,很多人不仅从未接触过,甚至连如何看比赛都不清楚,连地域优势明显的东北也很少有人参与这项运动。其实发展提高冰壶运动应该成为中国增强冰雪运动的“突破口”,因为与其它依靠体力和耐力的滑冰滑雪运动不同,冰壶更需要的是智慧和谋略,也需要长期日积月累的比赛经验,很适合在一些高校和社区中推广。

在推广过程中,场地和费用又成了难题,很多人都认为冰壶是高消费的运动。但为北京世锦赛制冰的加拿大制冰师乌斯里奇并不同意,他认为冰壶绝不是“贵族运动”。虽然冰壶材质要求高,需要进口,但使用寿命非常长,他形象地说“一个冰壶能用一辈子”。对于大众运动,制冰也不需要昂贵的蒸馏水,可用雨水净化代替。

另外,在中国,冰壶馆非常少,且运营成本很高,由此就会产生高消费恶性循环。要打破这种尴尬局面,乌斯里奇道出玄机,加拿大的冰壶馆更像是娱乐中心,观众席很少,更多的空间是餐饮、酒吧,综合娱乐项目比较多,这样就能降低冰壶运动的消费。

诚然,冰壶运动从群众普及到专业训练再到国家队建设,过程比较漫长,但中国冰壶的技术基础和底蕴还是有的,在遇到有潜力的人才时,迅速提高成绩是有可能实现的。

展望4年多之后的北京冬奥会,以及中国冰壶更长远的发展,希望从这次北京冰壶世锦赛开始,营造全社会关注参与冰壶运动的氛围,增加群众基础,选拔出更多冰壶人才,只有这样中国冰壶才能重回世界之巅。(文/姜雪峰)

 

【深评】国足胜韩国就两个字:解气

【深评】足改两年有收获 足协誓啃“硬骨头”

责任编辑:张龙(QV0010)  作者:姜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