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赛场上的大元帅 最懂得控制的艺术

2017-03-29 17:06 腾讯体育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郎平:赛场上的大元帅 最懂得控制的艺术

提要:如果把比赛比作作战,郎平便是大元帅。休战期,我们请相关人士回述那场刻骨铭心的战斗。再没有比这更难得的经验,除却所有可贵的意志品质、专业能力,你还能从中读出,一个懂得控制的元帅,如何获取伟大的胜利。

“奥运会结束了,我们似乎导演了一部跌宕起伏的电影。虽然过程坎坷,但最后却有一个完美的结局。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奥运会,每一个点点滴滴都将成为我最珍贵的财富。”

21岁的女排队员张常宁在个人总结里这样开头。里约奥运会后教练组照例要求大家写总结。有拖延症的主攻兼接应球手、曾得过国家体育总局征文比赛一等奖的张常宁在截止前最后一天——9月30日——把总结邮件发了过去。

这天也是国家队主教练郎平此届任期结束的日子。

夏天终了,电影散场,郎平开始了悠长的假期。这个假期里,旅行、手术,社会活动、商业活动,探访故知、结交新友,有万众瞩目下发表获奖感言,也有关起门筹谋未来。

2月21日,郎平微博晒出排管中心新主任李全强赴芝加哥探望术后康复的她,外界看来这为她续约又增添了确定性。然而23日新华社报道,郎平在里约奥运后首次给出一个相对明确的答复:“今年参加(中国女排)教练工作应该还是比较难的”,“但不管怎么样,今年不管谁来执教国家队,都是要组建的。我也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协助排球协会把这个球队先组建起来。”

郎平始终强调,这是一个“慎重的选择”,四年的周期在每一天毫无保留中度过,会是什么样的辛苦和漫长,郎平深知其味:“我是个特别认真的人,从来都认为一旦决定,是没有回头路的。”

3月29日,中国排协发布女排国家队集训消息,郎平的名字出现在总教练的位置上。又一次的征程开始了。

失控

在奥运会后的日子里,尽管写了总结,但姑娘们还是尽量避免回看那些比赛。

“打过了就过了,不是说记不得,是不敢去想。”副攻手袁心玥趴在地上,八一队队友帮她踩踩做放松。这是女排联赛第16轮,她们队刚刚赢了前来做客的江苏队,险胜。客队里有她在国家队的队友惠若琪、张常宁、龚翔宇等。

袁心玥承认里约之旅“太刺激”,过后看到一些镜头,会“起鸡皮疙瘩”,感慨于“艰难的每一分”。

艰难始于失控。

携前一年世界杯冠军之势,中国队的企图,至少是在巴西拿到奖牌。据说,郎平签的“军令状”上,目标是进决赛。

然而,在小组赛两胜三负排名第四勉强出线后,不论什么目标,看上去都变得希望渺茫。

“不应该是这个水平,该下的球不下,该防的防不起来,就中国队这四年练的任何的东西都没有发挥出来。”一位常年跟踪报道排球的记者说,“就觉得,这个队病了。”

年轻队员多,第一场对荷兰先赢后输,心理波动,加上主力二传魏秋月小腿拉伤。第二场对意大利,虽然赢下来,但是最后一个球主力接应杨方旭膝关节半月板撕裂,无法跳跃,“疼得都哭那种”。在郎平带去里约12人,两套阵容,因为这二人的受伤,两点换三点的战术发挥不出来,实际上一套人马已经折在小组赛第二场了。

大战当前,伤病之事不得声张。

“耐心吧那怎么办,突然出现伤病也是比赛的一个部分。”郎平夺冠后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这样说。

此时进行采访的排球记者王镜宇才恍然大悟。小组赛的溃败一直让他百思不得其解,都归于心态失衡,无法解释所有的问题。

接应位置只有两个人,杨方旭和龚翔宇,后者只有19岁,此前之参加过女排大奖赛的分站赛,郎平选择带她出征而舍弃了原主力接应二传、队长曾春蕾,引起舆论争议。

“怎么运用好伤病球员和年轻队员的一种配合”成为郎平重要的课题之一。她对龚翔宇的评价是“技术相当不成熟”,但“有冲击力”,“对手也不了解她”,经过教练组7名教练挨个发表意见和投票,“出于对球队的弥补”,把小姑娘放进了最终的名单。

龚翔宇从来没有问过郎平为什么选自己,只是知道必须冲,“比赛的时候,(我)整个是充满杀气的,就是’我要咬死你’,就那种感觉。”原本带着积累经验的想法,站到奥运赛场上,发现队里的情况不是很好的时候,龚翔宇觉得自己应该发挥年轻队员的作用,应该冲出去。当现实远没有愿望美好时,她憋屈,“总感觉心里奇奇怪怪的”。小组赛刚打了两三场,她就哭了好几次。

郎平对她说:小宇啊,你是不是有委屈?是不是觉得带你来带错了?你有特点才来的,我们需要你你才来的,另外你也是我们国家队的希望。

“她正好遇到了,你就给她讲这个,我想她一定会记住的。这都是经验。”郎平接受《体坛周报》采访时说,这个经验会在日后龚翔宇成为老队员后,传承给后来者。

王镜宇认为,郎平在对年轻队员的开发与栽培方面的过人之处,在于“节奏把握”,即“她知道一个年轻球员想要成为巨星,需要一些什么东西,怎么样的一个历程”。龚翔宇折在奥运会第一场小组赛对荷兰,半决赛又对荷兰时,郎平又把她换上去,“在关键的时候又重新找回了自己。”

这支“病了”的球队像在一艘风浪中摇摇晃晃的船。把舵的郎平的当务之急是稳住它。

由于小组赛成绩不好,半决赛碰上最不想碰上的强敌、东道主巴西。在奥运会开幕前,中国队跟巴西队约了一场练习赛,比赛封闭不对外。双方打满5局,中国队1:4输的。据郎平说,巴西没有上主力,赢的每一局,中国队都没超过15分。

半决赛之前的训练课看上去没有什么特殊,郎平的讲话很简短,大意是,如果输了巴西,这就是最后一次训练,希望大家保证安全,把训练课做好。之后还召集教练们合了影。训练结束,助教李童把从国内带来的60个球放了气,说,如果还能回来,他再把气打上。郎平悄悄让赖亚文查看提前回国的机票——原定时间是决赛后,包机回去。赖说,可能订不到大家一起走的,郎平说,分两拨三拨,也得回。

中国队在当地租用的训练场在贫民窟,刮大风时会有树叶从屋顶的缝隙钻进来,训练中间要停下来扫落叶,郎平开玩笑说:这训练是技术+体能啊。她既显得轻松,又有鞭策意味地对球员说:场地是预定到决赛那天的,这钱人家可不给退。

“说好听点,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其实就是做两手准备。”当时在现场的一位记者说。

郎平还在等球员们爆发,但焦急始终不是她想要传递的情绪。

她依然像每一场赛前一样,领着大家看录像,分析对手,布置战术。教练员安排完之后,队员各自分组开会,大队员带着小队员,“大队员的经验让她们能够撑起球队,发挥她们自己的作用,另外,小队员跟大队员交流要比跟教练交流会更好。因为很多大队员可能不会上场,但在场下看得更明白,比如上一场你出现了什么问题,下一场我们觉得应该怎么怎么样。宝宝(张常宁)对我说,她特别信任大队员。”上述记者说。

背水一战近在眼前。在做好教练端的工作之后,郎平还是把空间留给球员,让她们之间充分沟通。张常宁记得大战前的那一幕:“惠(若琪)说了一句,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帮月姐(魏秋月)补直线了。大家能有缘分在一起打球其实蛮不容易的,因为大的大,小的小,年龄相差也挺大的。大家在一起,都打得挺不容易的,最后一场球都去珍惜这个机会吧。”

掌控

对阵巴西当天,午休时郎平给朱婷发了一条微信,这也是整个奥运期间,朱婷收到的唯一一条来自郎平的微信。内容是:“朱婷,我的徒弟遍布世界各地,你我能成为师徒是很幸运的。大战当前,我相信你,你也要相信自己,站在场上你就是最好的,最棒的。”朱婷看完,掉了泪。

在人前,郎平对弟子的优秀不啻赞美之词,在赛场上也有关键时刻的鼓励,但在平时训练里,私下的场合,多还是指出不足。朱婷一直觉得自己防守不行,是因为郎平调她入国家队后专门练她一传,她在地方队甚至没有学过这个技术。2014年瑞士女排精英赛,朱婷走到哪,对方发球就发到哪。郎平就是不换人,就让这个王牌主攻手接一传,朱婷一度内心崩溃。郎平看准了她顶得住,朱最终真的就顶下来了。

郎平1999年出版的自传《激情岁月》中曾说,“主教练的工作,就是培养队员、带好队伍,再概括一下,就是两个字:琢磨。”她对球员的琢磨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比如她上一次在国家队执教时,主攻手孙玥的拦网问题一直是她的心病。

“我脑子里全是球啊,有些队员的技术问题过不了关,我半夜里会做起来想问题:孙玥的拦网问题怎么治?……做梦还在想,梦里都是球。”为此,她带着孙玥加班看录像,看别人的好的技术动作,也看孙自己的动作录像,“我有时像神经病似的在孙玥的房间里徒手做动作帮她练习,让她每天晚上躺下以后像放电影那样,把自己的动作在脑子里过一遍。”

这样不疯魔不成活的方式,郎平也是一以贯之。

“白天训练,一到球场,我教练的脑子就开始转动,还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到晚上,我要带队员看录像,队员分组看,星期一是二传,星期二是主攻,星期三是副攻,但是,我得天天陪着看,每个组都要帮她们分析。”这是20年前郎平的自述。在二次执教国家队后,她的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力和意志力进一步加深。

郎平对场上的把控,其全知全悉的程度让人吃惊。有一次训练课,有位记者在坐席上微微打了个哈欠,场上的郎平头都没回,直接对球员们说,打起精神练啊,有人都困了。

她的电脑播放器打开来,列表里全部是比赛录像,笔记里画着世界各个数得着的对手的站位图,她每年观看的比赛数量无法计算,国外的联赛,包括男排联赛都在她的储备中。

“准备这个东西,是没有止境的。”一位熟悉排球运动的媒体人说。

在比赛场上,郎平会根据对手球员既往的打法和表现,预判其关键球的处理,然后明确告知自己的队员下一个球怎么打。如果球员完成度好,这样的临场指挥就具备较高的成功率。

张常宁说起郎平在准备工作方面的极致性,举了一例。

“我们训练的时候最怕郎导突然问,哪个队(在哪场比赛)第几轮是谁在前排?主要线路是什么?这些东西她都是记在脑子里的,她会要求我们也记在脑子里。”如果那段时间队里在主要模仿哪个对手,队员们到训练场上就会互相讨论和回忆,为郎平的提问“备考”,“这样子就可以保证,你在业务学习里面学到的东西不是在你的本子上记着而已,要记在脑子里,这样才可以保证你在场上的时候你看到她(对手),你能想到她的线路是什么。”

训练课上的提问,答不上来,郎平也不会惩罚,“但是你自己会觉得很羞愧。”

这大概就是威严的来源。

“她往那儿一站就是气场。”张常宁说。

打巴西那场硬仗,第一局中国队落败,第二局局面难看,郎平用刘晓彤换下惠若琪。

“我对自己的队员非常了解,……进攻端出现问题的时候,那我就用刘晓彤,前面张常宁打主攻的时候,如果后排出现问题,我用惠若琪,还要根据临场情况。”郎平曾这样解释她的临场应变。

王镜宇问她,如果刘晓彤这招没成功,你还有招吗?郎平先是手一摊,“那就没招了。”可要再追问一句,她立马说,“还有招。……如果还不行,(就)把张常宁还调回主攻,我再试别人的接应,就是说,风水来回转呗,就这俩位置……”

“可怕的是,她还在想办法。”王镜宇感慨郎平在绝境时强大的心智力:她在悲伤中停留的时间极其短暂,也极少叹息和抱怨,她对抗绝望的方式,是想出更多的办法。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  作者:文/张蕾 车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