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超”体教融合 启示U系列和校园足球队伍搭建交流

2017-04-19 14:50 中国体育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青超”启示体教融合

初春,在人大附中三高基地,数百名嘉宾、记者、球迷云集,吸引他们的不是主队人大附中三高和其他省区市高水平校园足球队伍的比赛,而是三高U14队和天津泰达U14队的同场比拼。

熟悉中国足球,尤其是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状况的人,或许会对交战双方感到诧异,因为人大附中三高足球队是校园足球序列的队伍,尽管顶着校园足球“霸主”的威名,但在过去,根本不可能与中超梯队进行真刀真枪的比赛……可现在全新的青超做到了。

“青超”的全名是全国青少年男子足球超级联赛,不同于早已名声在外的校园足球比赛或中国足协组织的U系列联赛,青超最大的特点是有效地联通了体育与教育,给俱乐部梯队、U系列队伍、校园足球队伍搭建了难得的对抗、交流的平台。

200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启动以来,尽管经历了主导单位由国家体育总局调整为教育部的更迭,但没有改变校园足球面向普及,俱乐部梯队、U系列球队负责提高的状况。按理说,这样的定位分工没有问题,但在我国目前普及、提高之间的衔接渠道尚不完全通畅的背景下,过分的泾渭分明有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与流失。

举个简单的例子,校园足球队伍拥有大量参与者,其中不乏具有天赋的苗子,但学校体育老师大都欠缺专业足球技能,在球员培养、选拔、输送上存在短板,苗子有可能因此被埋没。再比如俱乐部梯队、U系列球队的教练,他们专业技术能力虽然过关,可只能面相自己球队的孩子,在可选人才有限的情况下,很难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系统、教育系统在青少年足球层面的打通、融合,显得至关重要,《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国足球青训体系建设——“165”行动计划》对此都有明确表述,而体教融合的一大成果,就是青超的成功开哨。

按照青超的规划,这项比赛不但邀请来自校园足球、俱乐部梯队、U系列的队伍,而且赛制也仿照职业联赛的主客场制,利用高铁两小时交通圈,分为全国多个大区进行主客场比赛,这种比赛将最大限度模拟职业联赛,让孩子们从小就习惯一周一赛的节奏,而不是像以往利用一周,甚至几周的时间进行高强度赛会制比赛,缺少消化、提升的时间。青超设立主客场赛制,不仅能提高比赛质量,营造宣传氛围,还可通过联赛选拔出国内各级国少、国青队伍的预备队,为国字号队伍选材做好储备,这些预备队的组成也将按照一定比例,集纳校园足球、职业足球俱乐部梯队、U系列各个层面的球员,扩大选材面。

国务院足球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中国足协副主席李毓毅说得好,青超开幕对于我国青少年足球发展是一件大事。的确,青超终于跨越了之前困扰体育、教育的问题,让两个部门的合作、共赢不单纯停留在纸面上,而是真正落到实处。如果青超能够扮演好体教融合“急先锋”的角色,想必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  作者:林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