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言青少年足球 立足实战重视基础

2017-05-10 11:12 中国体育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中国足协青少年训练大纲》拟于年底前完成修订 专家建言立足实战重视基础

对于中国足球来说,2017年5月9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中国足协在北京召开青少年训练大纲第一次工作研讨会,这标志着中国足球青少年训练将向着科学化、理论化、系统化的发展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去年底,中国足协推出了名为“165”的青少年足球行动计划,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邀请国内青训专家修订《中国足协青少年训练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国足协青少部副主任王新洛介绍,全新修订的《大纲》立足点以“提高”为主,面向球员年龄为6至12岁,《大纲》修订过程中将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综合国外成熟的青训大纲经验,结合我国足球发展实际情况,争取于2017年底前正式推出。

200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正式启动,8年来足球基础得到显著提升,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字,到2025年全国校足特色校数量将达到5万所。但根基的夯实并不意味着水平的提高,5月8日中国U20男足国家队在西安1比3不敌来访的乌拉圭U20国家队,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基本功和比赛能力较差。

原中国男足国家队主教练朱广沪接受采访时表示,普及和提高有相关联的方面,但还是有很大差异,能做好普及未必能做好提高。中国足协讲师、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李春满也说:“在国外,关于足球基础性的教育是相通的,比如基本技术环节,但随着球员年龄增长,会向着业余和专业两个方向发展。”

中国足协之所以重视《大纲》的修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给从事青少年足球“提高”工作的教练员、运动员制定标准,指明方向,让其在日常训练、比赛中有纲可依、有法可循。

实际上,之前中国足协、各级单位也曾推出过各式各样的大纲,但大都脱离实际,对于教练训练水平提高、球员能力水平提高帮助不大。

对此,上海全运队教练成耀东提出建议,大纲不应简单建立在理论层面,而是应该从实战出发,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战的经验、问题,再总结出理论,指导实践。成耀东说:“之前多次带队到德国、荷兰、巴西、日本比赛,我发现这些足球发达国家的青训指导性文件全都是建立在实战基础上,缺少实战作为理论依据,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八一队名宿杨利敏则举了一个更加直接的例子,“1968年成立国家足球二队时,我发现一个主力中锋根本不会转身,问了问,基本动作都掌握,只是一到了比赛就不会运用。”杨利敏总结说,相比于很多国外从6岁左右就开始踢球的孩子,我们的年轻球员踢球的起点已经低了,基本功自然不足,另外由于比赛踢得少,比赛能力也有很大缺失,因此我们的《大纲》应该兼顾基础和比赛能力的提升。

中国足协副主席李毓毅说:“中国足球落后的根本在青少年,想要打翻身仗,除了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也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本次《大纲》的修订,首先体现了中国足协的专业性,为基层足球人提供了工作依据;其次希望团结起国内足球界人士,大家求大同存小异,共同把这件事关中国足球未来发展的大事做好;第三是要更新培养方向,让新一代足球人有理想、有素养、有智慧、有担当,彰显更加积极、阳光的形象;第四是通过《大纲》修订带动教练培训、青少年赛制完善、场地建设、足球环境优化等多项工作。从这些层面上讲,《大纲》的修订工作意义重大。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  作者:本报记者 林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