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媒:新政致中国足球本末倒置 某高层直呼强暴

2017-05-26 09:21 搜狐体育

打印 放大 缩小

5月24日晚,中国足协在官网先后发出《关于调整中超、中甲联赛U23球员出场政策的通知》、《关于限制高价引援的通知》,前者强调,“2018赛季起,中超、中甲联赛各俱乐部整场比赛累计上场比赛的U23国内(港澳台除外)球员,必须与整场比赛累计上场比赛的外籍球员人数相同”,后者着重于“自2017年夏季注册转会期起……对于有关俱乐部通过转会引入球员的资金支出,将收取与引援支出等额的费用”。这两个通知一出,一片哗然。

要弄清职业联赛的主体

我们知道这些“新政”,不是中国足协能够决定的东西。仔细看U23新政策公告里的第一句话:“为进一步通过职业联赛锻炼年轻球员,鼓励俱乐部加大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力度,经研究决定……”

他们有没有想过职业联赛到底是什么,它属于谁?按照常识,这种涉及到联赛的重大政策,应该由联赛的参与者一起商量出来,职业俱乐部才是联赛的主体。

最好的职业联赛,是民众信仰;次一点的职业联赛,是群体生活。再差的职业联赛,也是一种消遣方式。说职业联赛要承载锻炼年轻球员的功能,而且是主要功能,非常不恰当。

昨天问一位中超俱乐部总经理,这个政策是不是太粗暴?他说不,不是粗暴,是强暴。

有人说,这个新政策初衷是好的,是为了中国足球的未来。但如果连“中国足球”这几个字的概念都不太清楚,就没有资格谈“初衷”。

中国足球就是中国国家队?就是冲击世青赛冲击奥运会冲击世界杯?

联赛才是我们的生活。中国足球的概念,主要包括几级职业联赛(应含梯队联赛)和几级国字号球队。以踩踏联赛的方式来拔高国家队的意义,不合适。

职业联赛才是根本

国家队踢出好球,战胜日韩,冲出亚洲,固然激动人心,冲进世界杯必然也是扬眉吐气,但那不过是一时之欢,时间久了,不过是化作世界杯球场走廊上的一张照片。

可是当你在越秀区的老饭馆里,听到隔壁桌的几个老头用最地道的粤语夹杂着粗话争论起高拉特行还是孔卡行的时候,你会意识到这一幕真实很多。它每周都在发生,甚至每天。当申花球迷在上海的地铁里一起唱歌的时候,外滩的高楼亮起了“申花是冠军”的霓虹灯,你会感受到没有什么比眼下的生活更重要。

国家队当然也很重要,尤其每当国足征战大赛的时候,大家会意识到这一点。可是当它变成某种“功程”的时候,它就像一只打了激素被催熟的鸡,总让人觉得哪里不对劲。

职业联赛应该是本,而国家队是末。好的联赛一定是市场的果实,但最新两条政策的公告里,我们只看到了背道而驰的东西:可怕的控制欲、极不专业的手段。中国足球,它突然被勒住了脖子,往后拖进了黑屋。

责任编辑:袁帅(QN00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