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赟:印尼队的问题是"青青不接"

2017-05-26 14:57 新浪体育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蔡赟:印尼队的问题在哪里 他们简直"青青不接"

有人说安妮同学身上依稀看到王莲香的影子,此话不假,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一向是衡量体系是否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标准。

举过头顶的发球,内扣的上网跨步脚型,不举拍的迷之封网等等,作为世界第一技术型球队的标签,更胜于那些过目而忘的奖杯和冠军,让你一看到这样打球的人,就立马判断出他们的国籍。其实这就是我们心中对羽毛球本身魅力的认可了。

能人所不能体现出技术的唯一性,印尼队的这些标签都具有这一性质,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对陶菲克反手的热议。从他出道到退役再到今天,评论的数量大有赶超“还珠格格”重播次数的趋势,却从来没说到点上。倒是由此引发的反手热,突然就培养出了很多爱学反手杀球的爱好者,和看起来很会教反手的教练。

这里我只说一条,陶菲克反手的过人之处,是当他转过去背对你的时候你也不敢动,这件事在他的众多模仿者身上是看不到的。至于反手能打到哪里这种问题,只是技术能力差异而已,试问当今世界羽坛,能反手打后场者又有几个做不到?很明显只能做到大家都会的是成不了反手王的。

关于怎么做到这个效果,我认为这属于限制级内容,说出来可能有侵权之嫌,容我保留一点对陶菲克的尊重。

今天还是来看印尼队的问题,当下我们处于羽毛球市场化方兴未艾的时期,可以把国家队视为一个企业,企业文化作为核心价值,向外是否顺应市场需求,向内又能否制定正确的选材标准,成为各国长线发展的燃眉之急。

具体说,就是从会打羽毛球吗?到会打比赛吗?到会打现在这种比赛吗的链条关系。

戴资颖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成功的现成例子,她之前会打球不会打比赛,被人说失误多,后来会打比赛了,偶露锋芒狙击高手,舆论说她具备顶级实力但欠缺稳定性,进入2017年她凶光毕露,可以说终于学会“打现在的比赛”。

我们可以认为,戴资颖想打的羽毛球,和她会打的羽毛球,以及市场需要她打的羽毛球,在这里得到了高度统一。

中国队处在换血期,一天到晚被评论说青黄不接,我看大可不必过度担忧,现在的印尼队简直是“青青不接”。唯一继承了优良传统又符合市场需求的,大概只剩AK组合了,据说他们小时候的教练是西吉特,可见现在的表现是对得起师父威名的。

如果认为印尼队的年轻球员,没有继承他们老一辈的技战术特点,未免有点牵强,哪个印尼人不是印尼人教出来的?想不继承有点难吧。所以现在不是继承与否的问题,而是印尼的传统是否应该加入一些时代特色的问题。

既然能从安妮身上看到王莲香的影子,那就说明人家继承得很好才对,可瘦弱的安妮经常被人压后场压到喘不过气来,是不是有点好笑呢?印尼队“细的”传统是守住了,但是市场无情的说:你们不够“粗”!

可靠的得分点是强队的标志,比如开瓶器林丹同学,又比如印尼队汤杯五连冠时期的男双五人组(印尼队只报吴俊明一个替补,意思说他打任何位置并保证赢球)。

这种强大不仅体现在当时的比赛结果上,还反应出球队底蕴的深厚程度,因为你必须有很多备胎,在百里挑一的良性竞争中,保证这个得分点的稳固。

所以AK的成绩对于他们自身而言,是个人的成功,而对于印尼队来说,是多年积淀的延续,是那二十几对关有明的传承。

回到开头说的王莲香,印尼女队不给力的问题又不是今天才有,香姐之后有蜜雅,再之后呢?只能靠香姐的影子生活了,纳西尔和波莉无疑是太会打球的人,可现在的比赛,赢家往往是那些相对没那么会打球的人。

当然,我不是说丹麦队不会打球,现实是“黄黄不接”的丹麦队根本不觉得自己老,同时他们也显得比印尼队更会经营现在这种比赛,更符合市场需求。

解决球队发展方向的问题,印尼队才有希望走出有价无市的困境。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