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培养本土教练刻不容缓 不应急功近利

2017-06-13 15:12 搜狐体育

打印 放大 缩小

职业联赛中,主教练是个高风险的岗位,少有人敢说坐得稳。本赛季中超联赛战过12轮,已有6位主帅“下课”。照此平均两轮便有一位主教练下课的“进度”,到赛季末,怕是所剩无几,何况炒教练不像球员转会,不受时间限制,随时都有可能。

当下,16家中超俱乐部只有两家选择本土主帅,合力撑持着中国教练员仅存的“地盘”。十几年前,职业联赛中的外籍主帅数量第一次超过本土教练,引起舆论一阵惊呼。此后,重视培养本土教练的呼吁始终存在,却在“有钱就任性”的潮流中越来越势弱。

搞职业足球,把钱花在刀刃上,俱乐部和足球市场的运行、维护都受益,才能持续发展,这叫做有经营头脑。中国经济实力提升,满足了职业足球的必要条件,但比谁更敢花钱绝不是振兴足球运动的途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掷千金换来的短暂辉煌只能是稍纵即逝的闪电。到头来,再有钱也不过是硬扛着,而并非真有钱的则在抱怨足球市场是无底洞。

今年以来,限制非理性引进外援和增加年轻球员实战机会的规定出台,足球界内外颇多议论,这还是仅就球员而言,并未明确指向适度引进大牌外教和增加本土教练执教机会。从基层到职业俱乐部,中国足球普遍存在教练员数量和质量的短缺,这已经成为中国足球发展的瓶颈。同时,投资回报与球队成绩往往被等同起来,心理上、面子上都对外籍教练有所依赖,笃信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哪里还把本土教练当回事!

现实中,中国教练多为临时“救火”,稍稳定一点的都是在财力和名次偏后的俱乐部队伍中,为保级而战。与高水平外教相比,本土教练能力确有不及,但也不应当连信任和尊重都很难得到。

足球改革之初,中国足协请来德国人施拉普纳出任中国队主教练,希望帮中国队提高成绩,帮中国教练提高水平。25年过去了,两项托付仍是今后一个时期聘请外教的主要目的。欲达目的,不能靠一波又一波地抬高价码,而应将自身观念由急功近利转向久久为功。

责任编辑:袁帅(QN00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