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夏窗小结:0身价短租盛行 成交额六年新低

2017-07-14 11:21 搜狐体育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中超夏窗小结:0身价短租盛行 成交额六年新低

“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地拍,暖暖的眼泪跟寒雨混成一块……”炎炎夏日为何令人突然想到《冰雨》?2017年中超夏季转会市场冷清得就像三伏天遭遇冰雹打击——二次转会窗口自6月19日开启以来,和以往几个赛季众多大牌外援纷纷加盟不同,这个夏窗期间突然出现前所未有的冷清,有动作的球队仅三四支,大手笔引援更是凤毛麟角。在足协新政的干预下,中国足球是不是要变天了?

从比烧钱到PK谁更冷静

回想过往几个赛季,中超二次转会主题无非就是“烧钱”,创造一个又一个的身价纪录。从2011年起,中超二次转会进入千万欧元时代,以后每年都呈直线上升趋势。2015年夏天,14支球队都更换了外援,登巴巴、保利尼奥、罗比尼奥、吉安、尤西雷等人纷至沓来,中超各队在那年夏天共引进23名外援,产生的转会费近4亿人民币,列世界各大联赛第6。到了2016年夏天,去年夏季转会的转会总金额,更是花了近11亿元(1.28亿欧元),刷新了中超联赛史上夏季转会投入的新纪录。其中,上海上港以5580万欧元引进的巴西球星胡尔克,成为中超新标王。

与往年夏天比着“烧钱”不同,中超各队今年夏天似乎开始比谁更“冷静”。2017赛季中超联赛的二次转会窗口从6月19日正式开启,截止日期是7月14日。但直到7月7日,二次转会才迎来外援“第一签”:喀麦隆球员奥利威·鲍马尔加盟了辽足。

今年夏窗为何如此冷清,主要原因就是足协2017年5月再次公布了新政。从这个夏季转会窗开始,凡是内援引入超过2000万人民币,外援引入超过4500万人民币的俱乐部,通通都要缴纳100%的引援调节费用。虽然中超各队老板很多不差钱,但是面对足协拦路抢劫似的敛财方法,谁也不愿意轻易就当冤大头。

短租赎身应付新政

这不上有政策,下有政策。今年二次转会大致流行以下操作方法:

第一、短期租借。4500万人民币兑换成欧元就是581万(7月13日清晨汇率),这点钱在欧洲根本买不到像样的球员。为了继续可以买入高水平的外援,又不用交外援调节费用,贵州恒丰租借了西班牙国脚鲁本-卡斯特罗,还租借了前国脚杜威,合同都是年底结束。在经历了连续剧一般的演出之后,权健从科隆俱乐部引进中锋莫德斯特。莫德斯特是以先租后买的方式加盟天津权健,租借费为600万欧元,这个数字恰恰是中国足协征收调节费的上限,避免了调节费的征收。

第二、球员交换。2017年6月份,权健正式签下了国脚裴帅,以目前的市场行情,裴帅至少值一个亿,为了避免足协的“引援税”,权健和亚泰协商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权健用2000万现金+一名U23球员+一名普通球员来交换裴帅,刚好绕过了足协的新规。这一招很快会被其他的球队模仿,中超即将进入NBA时代。

第三、自我买断。12日,广州恒大官方宣布穆里奇正式加盟球队。为了可以尽早加盟恒大,穆里奇还自掏腰包和老东家解约。虽然以穆里奇现在的状态,恒大能以低于4500万人民币的价格将其引入。但是从穆里奇的转会过程中,中超球队又可以学到新招。以后要买顶级球星,先把转会费给球员,让球员拿着这笔钱和原俱乐部解约,成为自由身后,再正式加盟中超球队。如此一来,足协一分钱也拿不到。

当然了,真的自由身球员自然更受追捧。11日下午,延边富德俱乐部宣布球队与来自韩国的前锋黄一琇(经本人确认此为其汉语名字)、阿尔巴尼亚前腰瓦尔德特·拉玛签约,两人均是自由身,与俱乐部签约两年。

除了外援市场的冷清,二次转会期内援市场同样惨淡。目前真正完成转会交易的内援只有3人,分别是裴帅(天津权健)、陈钊(上海申花)和叶尔凡(江苏苏宁)。

转会变天是喜是忧?

当然,距离转会窗口关闭还有一天,也不排除还有重磅压哨签约的可能性。以往夏窗引援排头兵的广州恒大和上海上港,在争冠进行如火如荼之时是否会有大的动作?国安新帅施密特和苏宁新帅卡佩罗是否会带来嫡系球员?鲁能和申花两大豪门会不会换个外援?

大手笔引援会让中超联赛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但是球员溢价也十分明显,中超球队往往需要花费翻倍的价格才能引进心仪的外援,难免被扣上中国足球“人傻钱多”的帽子,造成一定的负面效果。正因如此,足协才出台了外援新政,用行政手段来规范市场秩序。

不过,随之而来的恐怕又会造成中超联赛精彩程度下降,继而可能对赞助商、投资商产生消极影响。在中超新政下,不止二次转会大变天,接下来的冬季转会期同样将会遭遇寒流,这对于中国足球的未来发展是好是坏,恐怕现在还没有人能够说得清。足协新政频出效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陈治勇)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  作者:陈治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