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超想真正职业化路还长 球员交给市场是关键

2017-10-26 09:13 腾讯体育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排超想真正职业化路还长 球员交给市场是关键

新一年的排球超级联赛蓄势待发。借着里约奥运的东风,女排的热度始终走高;男排也在下决心聘请了阿根廷主帅之后渐渐爬出低谷。国家队能有如此高光,当然跟为之培养和输送人才的根基:联赛密不可分。众人皆知,联赛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整体排球竞技水平的实力。

当一家家赞助商纷纷入主今年的排球联赛,当排球联赛升级成为更受瞩目的“超级联赛”,当排超联赛新赛季版权有望卖出3000万时,一切变得让人格外期待。

无疑,当下是中国排球最好的时代。国家队按部就班在平稳中进行着新周期的备战,联赛也万事俱备只等着下一波的繁荣。可在一片赞誉声背后,还是有不得不引起重视的背后细节:

作为全运会第四名的江苏男排,在新赛季开赛前,还在为球队冠名这一头疼的事儿奔波。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金主”,他们恐又得面临裸奔的尴尬。

作为2015年成立俱乐部的江苏男排来说,严寒一直笼罩,上个赛季就是单靠着体育局的产业引导资金才勉强撑过了一年。没有资金做保障,球队运转将面临着极大挑战,球员的生存也将是个不得不忽视的现实问题。雄厚的资金是推动联赛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毕竟,梦想是要有的,面包也要有的。相比于风光的女队,男排俱乐部却在艰难中找寻着生存的希望。可毕竟,风光注定只属于少数,大多数球队不得不考虑现实。

除了江苏男排恐面临裸奔的尴尬之外,排球市场的转会也需要更有流动性,更透明,否则“职业化”就恐是纸上谈兵。

到底什么是职业化?或者说联赛搞成什么样就算是职业化了?活跃在职业排球第一线的郎平曾表达过自己的观点,“职业化,我认为关键词就是’流动’,让人员流动起来,在市场上体现出各自的价值。”也就是说,职业化意味着要把球员交给市场,让球员摆脱体制和全运会的束缚,自由流动起来。而看看排超元年的球员转会市场,就知道,要想实现真正意义的把球员交给市场,还需要更长时间的等待。

排超元年,上海花重金引来了曾经的世界第一主攻金软璟;上赛季曾在四川有不俗表现的接应鲁尔克转会到北京,填补曾春蕾的空白;米杨从福建转投上海为老牌队伍助力,上赛季助阵天津的卡里罗也去到了恒大。但除此之外,人员流动不大,成为排超还没开打就已注定的一个现象。上赛季,联赛引援创下新高,男女排共引入外援20人。但今年的情况,虽然参赛队伍增加了,但引入外援的总体数量却大大减少。这不得不引起重视,如果真正想实现职业化,只有十人左右的转会市场不足以印证“职业化”的发展。

责任编辑:黄业(QS0001)  作者:子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