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拳击职业化改革 两条金腰带一条融合路

2017-11-07 09:01 人民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两条金腰带 一条融合路

10月28日,在天津工业大学体育馆内,中国拳击协会主席、国家队总教练张传良颁出了中国拳王赛历史上的首条拳王金腰带,夺得第十三届全运会男子拳击64公斤级冠军的王港在8回合较量中击败齐胜泽加冕拳王。5天之后,在重庆万盛文体中心,中国拳手李同辉经过10回合战胜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拉里·西乌,从而夺得了IBF(国际拳击联合会)超次中量级的亚洲金腰带。一周内的两条金腰带,分别来自于奥运体系和职业体系这两条过往鲜有交叉的道路。

职业化改革,是奥运体系顺应时代潮流做出的改变

在王港夺得64公斤级拳王金腰带后,2017年中国拳王赛于11月4日在广西南宁再战一轮,常勇在52公斤级比赛中击败冯子成,获得了本月18日与里约奥运会男子52公斤级铜牌得主胡建关争夺该级别拳王金腰带的资格。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时间里,还将有9个级别的金腰带在随后9站比赛中产生。

从参赛阵容中看,今年的中国拳王赛汇集了奥运选手、全运会冠亚军、全国锦标赛前三名等各路高手,可以说代表了目前中国拳击奥运体系的最高水平。但即便是胡建关等登上奥运会领奖台的选手,此前也未曾与金腰带有过“交集”,原因在于奥运体系内的最高成就便是金牌和冠军,金腰带则是象征着职业拳击的“专属荣誉”。

作为“体制内”的赛事,中国拳王赛首次设立拳王金腰带,成为中国拳击奥运体系职业化改革的一个标志。张传良更是表示,这条金腰带将为中国拳击开启新的航程。奥运体系向职业拳击靠拢,实际上也是近年来国际上的发展趋势。近几年,国际拳联创办了APB(职业拳击个人赛)和WSB(世界拳击联赛)等职业赛事,奥运会也向职业选手敞开大门。

在2008年和2012年两届奥运会上,邹市明、张小平曾为中国夺得拳击金牌,但中国选手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和今年汉堡世锦赛中的整体表现难称理想,因此奥运体系金腰带背后的职业化改革也是顺应时代潮流而必须做出的改变。

夯实基础,搭建中国职业拳击体系

11月2日,2017年拳力巅峰WBO(世界拳击组织)亚太区总决赛在重庆万盛举行,9场比赛一共决出了3条洲际金腰带和两条大中华区金腰带。与熊朝忠、邹市明等国内著名职业拳手相比,本次比赛获得金腰带的李同辉、董有礼在名气上显然稍逊一筹,但这也正符合赛事联合推广方盛力世家首席执行官李胜的初衷,“这些选手都是通过拳力联盟一个赛季的比赛一点一点打上来的,有的甚至通过了两个赛季。”

2016年,盛力世家曾见证邹市明成为继熊朝忠之后中国第二位世界职业拳王。李胜表示,自己之后也进行过反思,“中国的职业拳击不能只靠两三个人,要有自己的体系。”李胜说,“我们的体系还是要搭建中国拳击的金字塔,塔基就是广大的拳击爱好者和职业俱乐部,我们为他们对接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并在平台上发现优秀选手。”

近年来,职业拳击在中国不断升温,世界四大职业拳击组织也纷纷开发中国市场。除WBO与盛力世家联合推广的拳力联盟赛事外,IBF的丝路冠军联赛也于10月底在澳门打响。10月初,徐灿和熊朝忠则在WBA(世界拳击协会)的世界拳王争霸战中双双获胜。而在今年早些时候,新的WBC(世界拳击理事会)中国区也举办了中国赛揭幕战。

在熊朝忠和邹市明卫冕失利后,中国目前已无世界四大职业拳击组织的职业拳王,不过与此同时,职业拳击的“触角”在国内正在伸向更多的人。“中国职业拳击不缺人才,只是需要一个健全的体系。”李胜说。

融合发展,既可丰富奥运体系的理念也能弥补职业拳击的人才短板

获得金腰带后,李同辉表示,此前在美国的训练使得自己的脚下移动更迅速了一些。而同样在美国训练的杨连慧也认为,自身的协调性、防御能力等方面在这段训练期间有了进步。李胜认为,目前中国职业拳击教练的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需要将拳力联盟的选手送出去接受国外高水平训练,同时引进更多好教练。

而在奥运体系内,教练们也在努力适应着变化。10月,新一届国家拳击队进行了选拔集训,对地方教练的培训同样成了张传良的主要任务之一。尽管目前奥运规则与职业拳击尚有很多不同,但职业化改革的方向或许能够促进职业拳击与奥运体系的融合发展,在丰富后者理念的同时弥补前者人员短缺的短板。

随着职业赛事在国内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国拳王赛奥运体系赛事的完善,拳手也增加了选择和发展的空间。去年里约奥运会上,吕斌和张家玮便是通过职业赛事拿到了入场券,而在今年的中国拳王赛中,也有不少职业俱乐部的拳手参与了海选阶段的C级赛事甚至跻身更高级别的争夺。如今,曾经横亘在职业拳击和奥运体系中间的“冰山”已不断融化,实现双赢的融合发展需要的是多方包容、开放的心胸与眼界。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  作者:本报记者 刘硕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