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新政”初见成效 升级版“新政”将出炉

2017-11-21 09:15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 北京日报   记者 黄志阳

本赛季中超联赛大幕虽已落下,但外界对中超的讨论还在延续,“新政”便是热门话题之一。今年1月,中国足协针对包括中超和中甲在内的职业联赛推出减少使用外援的“限援新政”以及增加年轻球员登场机会的“U23新政”,彼时这些硬性规定曾遭到质疑,甚至有人认为这不符合职业足球规律。不过,有道是“风物长宜放眼量”,纵观本赛季中超,不少U23球员获得了宝贵的出场机会,且表现尚可,联赛的吸引力也未受太大影响。基于此,足协有意明年继续完善并加强上述政策。

关注度维持高位

近年来,中超俱乐部“烧钱”态势明显,纷纷砸重金聘请大牌外援,联赛的受关注度也水涨船高。2016赛季中超现场观众总数为创纪录的580万人次,继续排名亚洲第一;场均观众约2.4万人,高居全球第六。

本赛季,由于“限援新政”和“U23新政”出台,上场外援数量减少,因此很多人曾担心中超的观赏性将大不如前。但据统计,30轮联赛过后,现场观众总数约为570万人次,场均观众2.38万人,同比下降0.02万人/场;其中单轮场均观众最多的是第26轮,场均人数达2.91万人;单场观众最多的比赛是第16轮北京中赫国安队主场对阵广州恒大队,当时工人体育场涌入了54018人。

此外,本赛季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收看中超的观众人数较去年有所增加。比起2016赛季的2.84亿人次,本赛季中超的电视收视人群增至3.68亿人次。网络方面,本赛季约有5.49亿独立IP在线点击观看中超直播。中超在海外的转播平台超过20个,覆盖范围达96个国家和地区。

上述数据都表明,尽管实行“新政”,但中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并未“降温”,在亚洲顶级联赛中仍名列前茅。

U23球员不乏亮点

按照“U23新政”,中超每队每场18人参赛名单里必须至少有两名1994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国内球员,其中一人首发。有统计显示,本赛季中超16支队共使用U23球员738人次,总出场时间近4万分钟,这两组数字较2016赛季的223人次、1.5万分钟增幅不小。可以说,“U23新政”为年轻球员的成长提供了大赛舞台。

具体到俱乐部层面,河南建业队、天津权健队的首发和替补阵容中经常出现多名新秀,前者以7507分钟领跑U23球员总出场时间排行榜,后者则以5906分钟列次席。山东鲁能、河北华夏幸福等队在使用U23球员上也比较积极,高准翼、桂宏、刘军帅等新人进步较快。

本赛季中超,共有5名U23球员出场时间超过2000分钟,广州富力队年仅20岁的中后卫黄政宇出场29次,以2680分钟居首;U23球员射手榜上,权健队的郑达伦以6粒进球排名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赛季初一些球队为了“应付”新政,往往是开场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就换下U23球员。而到了联赛下半程,该状况已有明显改观,越来越多的球队愿意使用新人,U23球员也凭借自身努力争取到了位置,他们的场均出场时间接近70分钟。

经过中超赛场的历练,U23球员的技战术水平和心理抗压能力也得以提升,韦世豪、高准翼、何超等佼佼者开始在国字号队伍中挑大梁。今年的U23亚锦赛预选赛,中国队击败日本队以小组头名身份出线,正是“U23新政”成效的体现。

升级版“新政”将出炉

当然,有成效并不意味着没问题。比如“限援新政”规定每队上场外援数量由最多4人次减至3人次,客观上导致外援资源闲置、俱乐部经济负担加重。鉴于此,中国足协今年8月曾向各俱乐部发出“关于征求《2018年中超、中甲联赛外籍球员注册报名人数规定》意见的通知”,并就U23球员新规调整征集意见。根据足协规定,2018赛季中超执行“6-4-3”的外援政策,即各俱乐部全年总注册外援人数减至6人次、同时注册4人次、最多上场3人次;一线队注册球员中,U23球员不得少于6人,其中至少包括两名U21球员;每队除必须至少有一名U23球员首发外,还被要求整场比赛必须至少有一名U23球员在场上。不难预见,此举有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球队过早换下适龄球员的情况。

中国足协副主席李毓毅还透露,明年中超预备队联赛将更加规范,要与“U23新政”深度融合,“预备队比赛必须明确每队要有至少5名U23球员上场,外援最多只能上一人。”

有业内人士指出,跟今年相比,明年的“新政”更像升级版,但调整力度不算太大。在着力培养中国足球后备人才的同时,足协也充分考虑到俱乐部的实际利益。另外,下赛季“U23新政”的对象变为1995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球员,对这一年龄段球员来说,他们能否把握机会、站稳脚跟,还要看场上的表现。

责任编辑:戚连民(QE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