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从“校园足球”到“足球校园”

2017-12-12 13:42 中国体育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武汉,从“校园足球”到“足球校园”

本报武汉12月11日电(记者 林剑 邹丽)想要驾乘载客人数20人左右的中型客车抵达武汉市硚口区新合村小学并不容易——狭窄的道路,被老旧的居民楼包围,让新合村小学更像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但就是这样一个占地面积不足一块标准11人制足球场的学校,居然是硚口区乃至武汉市的“校园足球中心”之一!

“硚口区是武汉市的老工业基地,武汉市的第一根火柴、第一滴自来水,都出自硚口,特殊的历史地位造就了硚口人面对困难不放弃、全力以赴想办法的精神。”硚口区体育局体卫艺站负责人黄红兵介绍说。

的确如此,虽然新合村小学硬件条件一般,只有一块不标准的7人制人造草足球场,但学校创造性地采用了100余名校足球队队员和数百名学校学生分时、分区域上足球课的办法。记者跟随中国足协组织的“中国足协新闻委员会城市足球改革发展专题采访团”来到学校时,正值上午第一、第二节课,有不少孩子在踢球,这就是为了在其他时间段让其他的球队、班级有球可踢。另一方面,该校也在教学楼里设立了室内的“风雨操场”,天气不好时,孩子们可以在室内踢球,平时也可以让低年级学生在这里进行足球课。在当地体育部门、教育部门的共同支持下,新合村小学甚至进行了“上天”的探索,在两栋教学楼顶部建设了楼顶笼式足球场,解决了一部分场地紧张的问题。

在这所学校,随处可见足球的影子:教学楼的楼梯上,张贴着学生们的足球绘画作品、作文,每个班级也都悬挂着诸如“贝利班”“巴拉克班”“拉姆班”这样“很足球”的班名。该校德育主任汪建宏介绍说,学校不仅将足球作为教学的一项内容,更将足球融入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让学校成为一个足球乐园。

同样的故事也在万松园路小学上演。尽管因为培养出涂胜桥、蒿俊闵、姚翰林等知名球员早已名声在外,但万松园路小学和新合村小学一样,场地条件有限,在一片不规则的大于标准5人制球场小于标准7人制球场的范围内,学校通过架设围栏,很好地解决了200多名校队球员训练的问题。该校足球队总教练、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委员邓世俊介绍说,武汉人的性格就是不等不靠,场地不足自己想办法,师资不足同样自己想办法。

万松园路小学解决困扰全国校园足球师资难题的办法就是发动热心的球员家长。几年下来,通过积极有效的培训,已经有近30位家长获得了E级教练员证书,加入到万松园路小学的教练员队伍,分文不取的家长教练员可以和学校现有的10余名教练共同带队训练、上体育课,因此每个班级每堂体育课都有4名教练、老师,成为万松园路小学的常态。

武汉市体育局副局长杨建学介绍说,近些年武汉足球青训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中超现役武汉籍球员多达32人,中甲44人,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1比0击败韩国队的比赛,就有包括曾诚、蒿俊闵、张稀哲、梅方等在内的4名武汉籍球员在场。“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相关部门的携手共进,比如政府解决好顶层设计问题,教育部门解决好球员的出口问题,体育部门解决好技术支撑问题等。校园足球是一项系统工程,只要各司其职、精诚合作,相信校园足球的氛围一定会越来越好,让足球成为校园里和全社会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为青少年综合素质提升、我国足球水平精进、社会进步贡献更大力量。”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  作者:林剑 邹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