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媒体跑团畅跑太湖马拉松:寒冷天气多人PB

2017-12-19 15:24 人民网-体育频道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首都媒体跑团畅跑太湖马拉松:寒冷天气多人PB

尽管参赛确认时间较为匆忙,但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太湖马拉松还是吸引了首都媒体跑团的高度关注。

这项江浙寒冬里举办的比赛品质到底如何?需要实地跑一跑来确认一下。

正是基于此,首都媒体跑团在年末忙碌之际,仍然协调派出了副团长、跑步大咖谭杰领衔,集中了新华社、解放军报、新浪等媒体在内的十名骨干成员,代表全团前去探个究竟。

首都媒体跑团在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称号的这一年,成建制地参加了十多站马拉松赛事,比赛贯穿全年。从扬州马拉松、兰州马拉松、北京跑、贵阳马拉松、太原马拉松、北京马拉松、雄安马拉松、南京高淳慢城马拉松、香港屯门马拉松、崇礼100越野、香山50超级越野、北京公园半程马拉松……

这一年,他们还举办和参与了多场马拉松发展论坛,用知行合一的方式,助推中国马拉松的健康发展。

12月的苏州太湖马拉松,这项隆冬时节里举办的比赛,也是首都媒体跑团多名成员今年的收官之战。苏州太湖马拉松,如果有机会,我们还会成建制再来!

《中国马拉松·领跑者》出版人 谭杰

12月16日,全马生涯中最晚、也是距离年根最近的一次参赛。据说是苏州入冬后最冷的一天,一直就是五六七八度的样子,却是最适合马拉松的温度。其实这个温度,只是候场时略感寒冷,跑开之后,短裤长袖甚至短裤短袖也没问题,最重要的是,记得全程戴手套,就会感觉很温暖。

12月能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参赛,确实是北方跑者非常合适的选择,无论是作为年内最后一次冲击 PB 的机会,还是以赛代练开启冬训,都很惬意。

赛道27公里之后,到35公里,沿着太湖跑,虽然风大,但是景色确实壮观。

苏州太湖马拉松是那种称得上小而美的赛事,服务到位而不铺张,但志愿者绝对是高配置了,尤其是热情方面。终点把整个一座体育馆的内场都开辟成拉伸按摩区域了,绝对的奢华。

一路上,与年逾六旬的严肃跑者李小白分分合合,最终一起冲刺,枪时净时居然都一模一样,这个就真是缘分了。向小白总学习,感谢12月的苏州。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北京中心 孙晓胜

2017苏州太湖国际马拉松是首都媒体跑团又一次集体出征的赛事,也是检验冬训效果的一次重要拉练。由于自己最近训练非常不系统,只能报一个半马充当周末的长距离演练。

用脚步丈量一座城市,亲身体验赛事各种精彩后,有一些感悟与大家分享。

区域化特色明显,参与者众多。在半程集结点开始,与身边的参赛者聊天,发现绝大多数是来自江苏本地,身着跑团的统一服装,高举跑团大旗。跑友中也不乏来自上海、浙江、安徽等周边省市的跑友。到上海仅需半小时,到南京仅需一小时,苏州便捷的交通,让苏马成为“江浙沪包邮区”的跑友的一个节日。

赛事标识清晰,观众热情有礼。苏马的赛道上每公里的标识准确清晰,让每个认真对待比赛的严肃跑者,心中有数。虽然比赛当天气温较低,但路边还是挤满了前来观战的热情市民,鼓掌喝彩,敲锣打鼓,点燃了比赛的气氛。

赛事补给和服务非常到位。每场比赛起点处的入厕问题经常成为跑友的“槽点”。苏马起点处几十米长临时厕所组成的“厕所墙”让人印象深刻,有效地帮助跑友在起跑前解决了后顾之忧。赛道上的各种补给极为充分,水和功能饮料管够,15公里之后的补给站开始有香蕉、士力架,志愿者都是剥好皮后递到跑者手中。终点区域设有密闭的更衣区、休息区和拉伸区,让疲惫的跑者不至于在寒风中受冻。

当然苏马也并非尽善尽美,个人认为仍然存在提升的空间。赛道规划设计不够精彩,未能体现出江南水乡的特色,苏州丰富的人文景观也未能纳入跑者的视野。其实对于远道而来的异地跑友来说,马拉松是他们深入了解认识一座城市的最为特别的方式,赛道也是举办城市展现自己风貌的绝佳机会。略为遗憾的是,苏马的半程赛道可谓平淡无奇,没有看到太湖,也没能让跑者领略到江南别致的景色。

综合来看,瑕不掩瑜。苏马是赛事稀缺的冬季里一个值得去体验的优良赛事。

解放军报体育版主编仇建辉

寒冬腊月,来到江苏苏州跑一场苏州太湖国际马拉松,报名时被极富苏州文化内涵的“狮子回头望虎山”异形奖牌深深吸引,决定要将它带回家。比赛当天气温较低,伴随着3-4级风,体感温度也就只有1-2度,在冷风中奔跑,既需要勇气,也需要毅力。不过,当跑过补给点时看到在寒风中为我们服务的志愿者和为我们高声欢呼加油呐喊的拉拉队时,心中倍感温暖,十分感动。

苏州太湖国际马拉松赛已来到第三个年头,赛事越发成熟,今年的赛道不仅公里标识准确,补给站饮水饮料食品也十分充足,跑到后半程我都感觉吃的有点撑。

不过,在奔跑的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一些小细节可以做的更好。1、起点可适当增加路引牌,方便选手快速高效地找到存衣车。2、三万人的赛事规模,赛道前三公里尽量避免突然变窄的赛道设计,容易引起选手大面积拥堵,带来不必要的安全隐患。3、补给站功能饮料和矿泉水尽量用不同颜色的桌布或不同标识进行区分。本次比赛饮水饮料补给均使用白色桌布,矿泉水和功能饮料也都是透明色,不易于跑者辨别。此外,如遇寒冷天气,可考虑在补给站适当增加些热饮。4、苏州太湖国际马拉松,对于半程和迷你的选手并没有看到太湖美景的机会,有些许遗憾。有的来自外地的跑友还在赛后专门跑到太湖边,补拍了奖牌照。明年在赛道设计方面,可以稍加改进,必然会更好。

新华网体育频道主编 丁峰

首先感谢获得邀请参跑苏州太湖马拉松,当时内心一阵澎湃。因为苏州是我大学求学之地,能重回千年姑苏,跑马致青春,乐哉幸哉。

虽然有过几次不足道的全马经历,但我这次感受截然不同。因为能与谭老师、蔡老师、孙老师等前辈大神同行,从他们的言谈交流中,能收获满满的跑步经验和跑坛轶事,实在过瘾。

深冬苏州的清晨,一宿冰雨过后,料峭的北风迎面扑来,格外阴冷,但置身现场高昂热烈的气氛,寒意全无。很快两公里之后,就浑身暖意,大颗汗珠从额上滚落。当看到不少跑友无惧严寒身着短袖短裤,我受到鼓励,也除去外套,系在腰间,这样一来轻松了很多。

按照赛前规划的战术,前10公里我采取跟跑的方式,以平时自己舒服的配速,找一个目标跟着跑。后来慢慢发现,要么被跟者越来越快,跟丢了,要么越来越慢,我只得超越过去,重新寻找新的跟跑者。事后总结,还是应该去找“兔子”,他们是有着稳定的配速。但印象中苏马的“兔子”标识不醒目,我只在途中见到一次。

平常我不大注重跑中补给,这次也不例外,只在7公里的时候拿了一瓶水,香蕉之类的补给都没食用,这直接导致最后五公里体力有点跟不上,原计划2小时内完赛半马,结果以201遗憾跑完,但也创造了个人半马新记录。

世上没有完美的事物。就像苏州太湖马拉松,半马跑者没能目睹太湖的一隅真容。路上我不止一次听到跑友抱怨:太湖呢?但我还是很开心,因为有很多美丽的风景线是需要我们在奔跑中去发掘。当有轨电车一次次响着轻悦的铃声,从我面前驶过时,顿感疲惫消散了大半。

缺憾是种美。能以跑马的形式致敬过往青春,足矣。

人民网网络电视部副主任郑紫豪

与马拉松结缘

很少长跑,更别提马拉松。但工作关系,结识了很多跑者。最开始我一切有关于马拉松的知识和概念,都来自他们。能和他们一起跑,兴奋、忐忑。兴奋是因为这个团队——首都媒体跑团。前辈大咖,神人太多。和他们站在同一个起点,奔向同一个方向,很自豪。忐忑,因为想到实际能力,太怕辱没这只队伍。不管怎样我还是来了,跑进“中青年广场舞”的大坑,并达成了安全完赛的目标,半马成绩2小时27分。

准备与装备

没有过实践,所以一切理论都更让我心虚。所幸,我和媒体跑团的很多人对过话。万幸,他们对我倾囊相授。所以我的准备不仅仅在装备上,还有心理上。安全完赛,有了这个目标,纵使无数人从我身后超越,我也保持着“跑步时,我拥有整个世界”的心态,严格控制心率和速度。对我而言,苏州首马就是检验自己的“耐力”,而不是速度。

感受苏马

第一次用双脚丈量一座城市,第一次感受到赛道两旁热情的观众,第一次接过志愿者递过来的补给,第一次和同行者互相伸出大拇指……我说不出赛事安排和主办方工作的好坏优劣,但我深深被一路上热情的观众、给力的志愿者、推着轮椅比赛的选手所感动。虽然天气很冷,但心里很暖。

由衷的想感谢我的领导,感谢传授我经验和知识的老师、同伴,感谢首都媒体跑团。下一次,我会更好!

新浪体育跑步频道负责人李辉

苏州太湖马拉松是我今年的收官赛事,今年的第一场比赛就是在苏州跑的金鸡湖半马,年末在太湖马拉松跑了个半程收官,也颇有意义。虽然比赛当天气温较低,有时还要逆风奔跑,但我还是在这次比赛中收获了半马的PB,1小时59分。总的来说,太湖马拉松的体验相当不错,除了几个缓坡外,大部分赛道都很平坦,赛道里程牌设置的相当精确,补给充足,奖牌设计美观,志愿者素质高,完赛后有姜汤泡面等补给,很暖心。

但就个人而言,还是想给赛事提几点意见:1、赛道2公里的时候突然收窄,导致大量选手不得不停下来,很多人冲到赛道外跑,容易撞到对面的路人,能否优化?2、半程项目没有经过太湖,稍微有点遗憾。3、赛后能否增加志愿者挂奖牌的环节,而不是把奖牌原封不动的放在完赛包里,会更有仪式感。4、媒体服务需要加强,这次太马的微信和微博帐号都比较活跃,赛前发布了大量的赛事信息,但在比赛中,官微只是简单了转发个别微博,对于比赛过程中的一些关键信息没能及时公布,比赛结束后的下午,在网上很少能搜到关于本次比赛的报道,组委会在媒体服务环节上还需要加强,才能进一步提升赛事的影响力。

太湖马拉松今年升级为银牌赛事,获得的好评声也越来越多,希望组委会能够继续优化赛事细节,早日升级金牌赛事。

责任编辑:黄业(QS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