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跑圈年终回顾 重新认识中国马拉松的这一年

2017-12-27 09:15 新浪体育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2017跑圈年终回顾 重新认识中国马拉松的这一年

马拉松热,升温还是降温

就在今年七月,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公安部、交通卫生部、人民银行等九部委发布了关于印发《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马拉松、自行车等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行动方案(2017年)》的通知。在行动方案中,对于2017年中国马拉松的发展做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指示:到2017年底,参赛人数超过500万人次,带动各类消费超过200亿元。

然而,仅仅三个月后,我又收到了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马拉松赛事监督管理的意见》的通知。在意见中我们看到: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和田径管理机构,不得对商业性和群众性马拉松赛事开展审批。各级田径管理机构应当主动为马拉松赛事举办过程中的竞赛组织、参赛保障、安全管理等方面提供业务指导、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强化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

这一前一后落差如此之大的政策转变,不禁让人会问,马拉松热在中国还能够持续多久呢?

中国马拉松的“大满贯”元年

大满贯,Grand Slam,来自桥牌术语,意为赢得一局中所有的叫牌。大满贯为人们所熟悉更多地来自于职业网球的The Grand Slam Tennis四大满贯公开赛,而在更广阔的体育竞技领域里,“大满贯”已经成为顶级与荣耀的代名词。

World Marathon Majors,世界马拉松大满贯组织无疑正是马拉松世界中最为顶级荣耀的光环,旗下六场顶级城市马拉松赛事更是成为无数跑者梦寐的殿堂。在今年4月,万达集团在北京与WMM签署了正式的战略合作协议,在未来的10年时间内,万达将会在亚太地区举办3场新的WMM马拉松赛事,并确定其中的第一场赛事将率先在中国举办,我们梦寐的中国WMM大满贯赛事即将在不远的三年里闪亮登场!

除了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在今年开启的马拉松大满贯联盟还有以亚田联主办的”亚洲马拉松大满贯”(APM)和中国田协组织的“中国马拉松大满贯”(CMM)。

诸多高质量赛事联盟的成立从侧面反映了中国马拉松赛事真正地由原先地被动成长开始转变为自主成长,市场的力量,跑者的反馈开始变得愈发地重要起来,这也许是比“大满贯”头衔更令人感到欣慰的事实了。

“业余”马拉松选手的“专业”表现

长久以来,中国竞技体育走的都是专业化的精英路线,从体校到省市队再到国家队,夺取冠军和参加奥运会似乎从来只是专业运动员才能够触碰到的巅峰。然而在今年,在中国马拉松的赛场上,我们第一次见到业余选手同样能够达到专业选手们能够抵达的高度。

首先在4月初进行的伦敦田径世锦赛上,“北大女孩”刘庆红成为第一位以业余跑者身份代表中国参加世锦赛正式比赛的马拉松选手;随后在4月底的天津全运会上,“越野高手”运艳桥斩获了全运会马拉松项目第一个大众组别的冠军;年底的长沙马拉松赛上,来自上海的大学体育老师李鹏爆冷击败多名黑人选手夺得冠军。在2017年,这些业余马拉松选手们真正表现出了这项运动的专业水准!

如果说马拉松大满贯的落地标志着中国马拉松赛事举办水平的成长,那么诸多高水平业余跑者的涌现无疑展示了中国马拉松运动水平的成长。在今年下半年举行的上海国际马拉松上,跑进3小时大关的选手首次突破400人,其中大中华区选手364人。相比两年之前,我们还在争论中国完成全马的选手是否能够超过十万人,也许这就是进步了吧!

“替跑”、“蹭跑”不仅是道德问题,还是法治问题

马拉松运动的风靡,给社会带来了诸多正面的影响,但伴随而来的自然也少不了负面的东西。跑马人群激增,大型马拉松赛的参赛名额一票难求,于是各种花样的“替跑”,“蹭跑”应运而生,甚至荒唐到了滋生出一条马拉松参赛造假的产业链。

今年北京马拉松赛后最大的新闻无异于,三名号码簿同款跑者在正阳门下意气风发的合影了。对于规则、秩序的漠视,以及违规后果严重性的淡漠让“替跑”、“蹭跑”的行为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尽管马拉松赛事组委一再提高了,赛事从领物到检录的严格身份识别及认证措施,但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引申到真正地“以法治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对于伪造、变造、倒卖车票、船票、航空客票、文艺演出票、体育比赛入场券或者其他有价票证、凭证的,处 10 日以上 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 1000 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 5 日以上 10 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 500 元以下罚款。

如果“替跑”、“蹭跑”的代价不只是禁赛那么简单,你还会去做么?

马拉松又死人了,马拉松安全么

2017年11月19日举行的2017重庆国际半程马拉松,一名首次参加半马比赛的33岁男子,在19公里处倒地,心脏骤停、呼吸停止,最终抢救无效死亡。仅仅在两周前的11月5日,河南新乡举行的半程马拉松比赛上,同样有一名男子选手在起跑后2km处倒地,经抢救无效后死亡。

一个长久以来盘旋在马拉松赛事上空的课题再一次摆到了我们的面前,马拉松究竟安全么?单从公开的数据上看,从2014年至今,国内相关马拉松及长距离越野跑赛事总共发生过17起死亡事故,2014年4起,2015年4起,2016年5起,2017年4起;相对地中国马拉松赛事的参赛人口也从2014年时的九十万迅猛增长到目前将近三百万人次,单从事故发生率来说,毫无疑问是逐年递减的。

对于当今的大部分马拉松赛事组织者来说,赛事的安全保障绝对是作为赛事的头等大事,过去并不常见的医疗跑者,急救陪跑员,流动AED等安全保障措施如今几乎成为了一场马拉松赛事的标配,从硬件准备上来说,中国马拉松赛事的水平已经接近于国际水准。

大家都知道,马拉松的起源便是纪念死亡,“跑马有风险,参赛需谨慎”,如果心怀一颗“敬畏”的心去看待你将参加的马拉松比赛,那才会是最安全的马拉松。

兴奋剂是补药还是毒药

2017年9月,中国田协通报了两名参加全运会马拉松女子项目的运动员被查出服用兴奋剂。其中包括来自内蒙古的“希望之星”张莹莹以及来自贵州的“遵义快鹿”,上届全运会马拉松亚军丁常琴。两人均被取消了全运会的个人成绩及名次,并处以四年与两年的禁赛及不同程度的罚款。这是近年来,国内针对马拉松选手兴奋剂违规的第一次通报,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2016年看到那份揭露当年马家军背后报道时的心情。

无独有偶,如今兴奋剂不仅在专业运动员领域中肆虐,在跑步热潮兴起后的业余跑者中竟然也有人在“使用”兴奋剂。据某位业内资深教练透露,使用兴奋剂在国内业余跑者中已经十分普遍,许多跑友日常服用的营养品及自制的能量棒中都含有“兴奋剂”成分,其中包括一些带有“激素”的食品,以及属于兴奋剂范围内的药品。看来以后,马拉松赛事需要将尿检的费用列入报名费的明细之中,也许这样才能真正杜绝兴奋剂监管的空白吧。

2017即将过去,这一年中国马拉松的故事很多,赛场上下的你在2017年又有一些什么与中国马拉松有关的难忘记忆呢?欢迎在评论区中留言,我们将优选出三位送出贴心的年终跑者奖品!赶紧说出你2017年的马拉松故事吧!

责任编辑:黄业(QS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