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务生:外援引进实用型更有用 U23政策只是无奈

2018-02-05 09:37 广州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戚务生:外援引进,实用型更有用

站在岗顶的戚务生依然有静静观察四周的习惯,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与十年前一样健朗,但即使是在执教广州队期间,他也没有机会和时间踏上岗顶,这片贴着IT和3C标签的世界似乎和他格格不入。

什么时候能闲下来到处走走?“不知道。”戚务生数了数去年走过的地方,依然大部分是足球的训练基地。“现在是几个方面的问题都存在,不能单纯地解决某个方面。”

戚务生面对访谈喜欢单刀直入,这是他的习惯。

“就目前的青训来说,受到了很多现象的影响,比如说青训的苗子和年代就有很大关系,我们已经经历了独生子女的大时代,包括在经纪人才方面都呈现不足的现象。这是客观的社会现象,是无法解决的。所以只有等待足球人口基数提升,优秀苗子才能够更多地出现。之前我们想搞青训却没有能力,想抓却没有资金,而且没有合适的青少年教练……这些都是要逐渐解决的。”

“现在在俱乐部方面,政策要求是俱乐部要有五个梯队,但青训的主题是国家还是俱乐部?他们可能还没有搞清楚。现在没有俱乐部能够真正做到这些,可能通过购买(球员)勉强组起了梯队,但更要注意的是,梯队和一线队的风格要相同才有用,才能做到一线队缺人的时候,从梯队立刻提拔一个上来也能马上踢,但估计还没有俱乐部能够做到这一点。所以青训还是应该踏踏实实,不能掺水,要一步步来。”

U-23政策只是无奈

戚务生对中国足协的U-23政策持支持态度,但他表明这只是无奈之举。

“这就是足球人口不行的无奈之举,家长少有送小孩去踢球的。之前中国足球在经历扫黑之后,足球人口就有所下滑。虽然最近有点起色,但客观来说还是少。现在的U-23政策,实际上U-23的球员已经是成年人了,不应该是新选拔出来的苗子,这个年龄在足球强国已经是成才的年龄了。政策只能说是不得已而为之,对中国足球本身来说,(这个政策)符合国家目前较弱的足球人口基础。从整体上来说,青少年培训、校园足球等都是中国足球的底部,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解决起来是个很大的系统工程。”

戚务生表示,应该同时从联赛方面着手提高中国球员的水平。他认为,应该更多地引进实用型外援,这对中国球员的能力提升是有帮助的。

“现在在联赛中,俱乐部一旦抛开外援就不行,本土球员的自信心、创造力都少了许多。中国职业联赛从刚引援开始,20年来外援都主要是实用型的,没有太大区别。我们以前带队打比赛,(如果)队伍的冲击力不行,就从这方面找(外援)补充。比如之前在红塔引进的图穆,十几万美元的价格,实用性很强。这样的外援能在场上和队友互相创造机会,互相融合,互相促进提高,所以当时的联赛,国内球员的进球不算啥。当时如果没有了外援,队伍的实力差别也不会很大。现在引进外援则不是以实用型为主,而是依赖型的,比较强的队伍都是这样选择,中国球员绝大多数都是依赖外援。这种外援(对队伍来说)是决定性、依赖性的,一旦离开这些外援,国内球员就表现不会太好。在目前的联赛当中,重庆、广州富力、北京国安这些队伍,没有了外援之后,实力还是差不多,这样就能够整出自己的阵型打法,这些是可行的。”

“我们还在带队的时候,一般俱乐部和当地政府都会提出一些要求,比如多给年轻球员和当地球员机会。现在的外教普遍不会有这样的要求,毕竟外教在职业联赛的层面,确实没有培养本地球员的任务。所以为了成绩,在引援方面侧重决定性和依赖性的外援,也是能够理解的,这也就引发了对内援和外援方面的高追求。过去还有摘牌制度,现在已经没有了。当然我们不是说摘牌制度就是好,只是说当时的摘牌制度并不完善,但还是能够限制住一些行为的。”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  作者: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