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体育界委员热议北京冬奥会筹备 既要办赛参赛精彩 也要传承好奥运遗产

2018-03-14 09:25 《工人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既要办赛参赛精彩,也要传承好奥运遗产

本报讯(记者罗筱晓 程莉莉 刘旭)“距离2022年北京冬奥会还有不到4年时间,各方积极准备办赛,体育系统准备参赛,是否也应该有专门部门搜集整理办赛参赛过程中的奥运遗产?”3月12日,北京体育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池建委员抛出的问题,在全国两会体育界别引发热议。委员们一致认为,除了办参赛都要精彩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传承奥运遗产,也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任务。

回忆起此前举办的一些大型体育赛事,池建委员口吻里全是惋惜,那时候还缺乏这样的意识,“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文化痕迹。”随着中国承办的体育赛事越来越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就有所进步。前来参与体育界别讨论的北京冬奥组委秘书长韩子荣表示,后来举办夏奥会时,就开始有专业的团队负责搜集奥运档案,“几乎无一遗漏”。但她也表示,这些档案在分类整理等方面仍有待加强。

为了不让这些遗憾在2022年冬奥会重演,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冯建中委员提出,留下冬奥会遗产的工作要早策划,与办赛参赛的准备工作同步进行。在具体方案方面,冯建中和数名委员都提到了从国家层面着手建立“奥运博物馆”。他们表示,作为唯一的“双奥”城市,这既是北京自身的需要,也是兑现对国际奥委会的承诺。

在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副部长王艳霞委员看来,提高国人对冬季项目的关注度,是在冬奥会上传播中国文化的前提。“找准切入口很重要”,王艳霞委员举例说,马布里进校园,短时间内让北京很多中小学生成为篮球迷,“这样的方式很值得冬季项目借鉴”。

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委员认为,遗产和文化传承可以通过“人”来完成。2008年奥运会,年轻的志愿者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10年过去了,这些志愿者在做什么,生活是否因奥运会发生改变,他们能否对2022年新一批志愿者产生带动作用”。姚明委员表示,一部以此为主题的纪录片,可以留下一笔奥运财富,也可以拉近普通人与奥运的关系。

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盛会之一,奥运会是塑造国家形象、传播国家文化的重要平台。“当全世界的镜头都对着北京时,我们一定要能够讲出好的中国故事”,韩子荣的话引起了会场内委员的共鸣。池建委员表示,过去有“女排精神”,但最近数年体育界的励志故事少了,“不是没有,就是不善于挖掘。”山东郓城宋江武校校长樊庆斌委员则提议从中小学生的文化教育抓起,“4年后他们就成了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的展示员、讲解员。”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  作者:罗筱晓 程莉莉 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