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体育特长生 换个思路好

2018-03-27 09:23 人民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培养特长生 换个思路好(大昭评论)

日前,教育部下发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尚未全面取消体育、艺术等加分项目的地方,要从2018年初中起始年级开始执行;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艺术体育类专业、运动训练和民族传统体育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中,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社会上议论此事,简言之“取消特长生加分”。虽然这样表述并不严谨,但道出了上述规定所代表的趋势。人们的看法有所不同,各有道理。

有的孩子平时不怎么沾体育,家长原本就没打算让孩子走专业体育之路,一心读书,学历和文凭才是未来就业之本。因此,这项规定对他们影响不大,也不会增加竞争对手和竞争难度。

有的孩子特别喜欢体育,而且已经投身业余或半专业训练,家长不会不为新规所动。原本就是干不成专业体育,竞赛成绩也是升学的“敲门砖”,以后不再好使。

教育部门作为新规定的制定者,首先可以摆脱招生当中饱受社会诟病的特殊规定之扰,使“公平”有名有实,进一步还可以使体育从业者必须提高文化素质,不再靠一招鲜吃遍天。

体育部门大多不认为自己管辖的竞技训练也会受益,尽管也赞同提高专业运动员的综合素质,但更担心由此导致家长不愿让孩子练体育,造成专业竞技队伍后继无人。

现代竞技体育,但凡明星级别的选手,无论何种项目,无不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为此不同程度地放弃同龄孩子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脱离家庭、学校和社会。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大多数曾经的同伴最终要被淘汰出这个圈子,获得成功的尖子少之又少。

现代体育竞技,天赋是必要条件,后天的磨练更是成才所必须的。要具备运动天赋的孩子在文化学习中同样付出,只把别人用于学弹琴、玩电脑和其他开心方式的时间拿来练体育,恐怕很难达到高端竞技水准。

顾名思义,体育特长生就是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他们是社会财富,社会需要他们在赛场上展示人类追求、挑战的理想和精神,也必然会在发展中调整培养方式。通过不断探索、实践,相信人们对合情合理、符合成长规律和需要的教育制度和招生规定会从争议走向共识。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