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要数量更应要质量

2018-04-17 16:26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 北京晚报  

马拉松,是人类挑战自身体力局限的努力,也是人类对胜利渴望的极端表达。菲迪皮茨为了让故乡人早知道好消息飞奔到雅典时,他倒在地上死了,临死前喊出了“欢乐吧,雅典人”!人类敬重这样的拼搏,这样的精神成为人类的共同诉求。于是马拉松运动突破时间空间的这种努力,成为一种追求突破极限的实力展现。刚刚结束的“北京跑”,近2万人参赛,其中包括31个国家和地区的210名外籍选手。人们在春日的北京,奋力奔跑,不仅为实现个人的佳绩,也为检验自己平日里努力锻炼、战胜惰怠、不断挑战的效果。

马拉松在中国的蓬勃兴起,其实正是国人突破固有现状,向更高更快更强的境界不断追求的一种象征。这样的追求,是值得肯定、值得重视、值得提倡的。尤其是在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我们的实力为世人所瞩目、我们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我们的信心却从未旁落的时刻。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4月15日全国有40多场的路跑赛事,超过26万人在这一天一起奔跑。这真的是令人感到热血沸腾的一件事。为身体的强健、为挑战不可能的那份自信,为让更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为更多的胜利成为现实,26万人选择了奔跑,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选择!

但是,细看相关媒体报道,担忧也会浮现。4月15日,全国多场包括马拉松的路跑赛事同天开赛,被称为路跑“春运日”。人们不禁担忧,赛事的背后,有几成是真的为了强身健体、挑战极限?事实证明,一些地方的马拉松赛事,出现了目的不纯、管理不善的问题。更有某些地方只重视马拉松带来的经济利益和宣传效应,却因赛事管理不到位和服务水平欠缺引发了种种风波。

目前,人们对马拉松的热情,是值得珍惜的,它标志着人们温饱已足、重视健康的意识和对生活的新变化充满期待、充满自信、无畏挑战的状态。这种状态,如何能够得到最充分的回应?那就是重视赛事的质量,把“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定为首位。一些赛事的主办机构,把经济利益和地区形象推广放在首位,忽视了赛事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乱象不时出现。这对于马拉松运动发展,无疑是一种损害。

真正的马拉松比赛,应该在赛事组织,竞赛成绩、赛事服务、文化沉淀等方方面不留短板,更能在赛事的个性上下足功夫,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精兵强将”,才能让本地赛事有个性、有特点、出成绩。当赛事质量成为第一担当的时候,马拉松赛事,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地区人民幸福生活的明证,才能不沦为一些地方的“面子工程”,让健民赛事名符其实。

责任编辑:戚连民(QE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