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将助力桥牌走近年轻人

2018-05-07 09:28 中国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科技进步将助力桥牌走近年轻人

“我打了31年桥牌,身边打牌的人有很多共同点——有目标和规划、持之以恒、合作包容、敬畏规则。这些不是知识,是学不来的,而是做事的习惯。”近日,北京新睿桥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玉璋在2018桥牌文化大讲堂吉林站向吉林大学的师生分享了对桥牌的感悟。

在他看来,打桥牌如同运筹人生,“有几张牌没打好,但后面还有3个机会,你能抓住1个,就能把局势搬回来,不急于一时得失,坚持不懈就能慢慢养成淡定从容的气质,这就是桥牌对个性的培养”。

从17岁接触桥牌至今,30多年间,刘玉璋最好的朋友还是年少时的几个“牌友”。即便身在异国他乡,也是桥牌让他找到社交圈、消弭孤独,“博士毕业后,我到荷兰工作过一段时间,那儿有不少人玩桥牌,我就加入了当地的桥牌俱乐部。慢慢跟当地人熟悉起来,一边打牌一边聊天,话题也从桥牌延伸到社会各方面。”回国后,刘玉璋注意到“当时在欧洲看到的一些现象,大部分后来在国内也出现了。”这些现象包括移动电话取代固定电话、私家车普及、跑步热潮甚至雾霾,由此,他相信让桥牌成为流行运动也将实现,“很多高学历、高收入的中年人退休后,缺乏适合他们的社交活动,这时对桥牌的需求就会激增。”

但刘玉璋强调,尽管和不少桥牌运动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桥牌水平整体仍有差距,可青少年对桥牌的参与却“是一道亮丽风景线”。“喜欢动脑筋、擅于与人沟通”,刘玉璋认为桥牌考验的是人的双商,“有智商、有情商,不是谁都能把桥牌打好。”

设立门槛与培养特质,恰如硬币的两面,在让更多学生了解桥牌的过程中,在逆境中坚持、合作与包容、具备规划性等有助于年轻人成长的特质也逐渐形成。这一点,刘玉璋从女儿身上得以印证,女儿还在上中学,本应处于叛逆青春期,却在学习桥牌后学会了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甚至因桥牌参加了不少大型的国际赛事并创佳绩,这些经历让她开阔了眼界,也更加自信。“我希望让更多孩子也能从桥牌中受益。”

但桥牌教育该从何入手?刘玉璋像一个高空跳伞者,背着推广桥牌的梦寻找落地的位置。

首先,与形成相对完善产业链的围棋等棋类运动相比,桥牌教育市场还没有形成。“家长愿意掏钱让孩子学围棋,培训市场可以商业化运作,合适的教材和教学方式使得学员的水平在短期可以快速提升,学员找到乐趣,家长看到成果,进而形成良性互动。但桥牌培训市场大部分老师都是兼职的和半公益性的,对于教材和教学方式研究投入还不够,这导致整体教学水平偏低,学员的水平在短期内提升有限。”刘玉璋曾撰文指出,“很多桥牌课越教人越少,初期有100人,到后期能有20人就算不错了。”

其次,打桥牌需要相对固定的搭档,还需要另外两位牌友一起打,“想随时约齐4个人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时间打牌并不容易。”而缺乏牌友即缺乏练习,水平提升自然受限。再加上桥牌规则复杂,入门相对较难,学员享受不到桥牌的乐趣就会轻易放弃,很难固化下来形成一个爱好。

看到症结,刘玉璋意识到,“互联网+”将成为推广普及桥牌的有效途径,尤其人工智能、知识付费等受年轻人青睐的方式,都能与桥牌擦出火花。因此,桥牌人工智能新睿小新和智能桥牌社区都在刘玉璋的“浇灌”下生根发芽,目前已解决“缺少牌友”及“老师无法留桥牌作业”等桥牌爱好者切实的痛点。

此外,针对因桥牌复杂性导致初学者止步的现象,刘玉璋建议引入三段式教学理念,从入门较为简单的赢墩桥牌起步、到迷你桥牌,再到定约桥牌,由浅入深,“可以先大力推广赢墩桥牌,让更多人具备不断提升的基础。”通过这个路径,刘玉璋对自己的愿望展现出信心,“让中国的桥牌人口增加10倍。”

“2018桥牌文化大讲堂暨第三届大学生桥牌推广赛”由中国桥牌协会、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共同主办,活动将走进全国20所高校,首场活动由吉林省桥牌协会、吉林大学数学学院团委、吉林大学永和桥牌社承办。

本报北京5月6日电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