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北京市运动会史称“北京市人民体育大会”。1949年10月22日-24日在先农坛体育场举行。由于本届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国内第一次新型运动会,也是北京是历史上首次有工人和军警参加的全市运动会,所以西北、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及上海、天津、南京、济南、青岛、大连、西安等城市都组织参观团到北京观摩学习。另有苏联等国的十余名外国友人莅会参观。开幕式上观众达两万余人,市长聂荣臻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本届大会有两大意义:“一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二是为开展人民大众的新体育运动作一次号召。”周恩来、彭真、郭沫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24日的闭幕式。
运动会分表演、特殊表演和竞赛三部分,以表演为主,这是与国内过去各种运动会的最大区别。表演包括体操、舞蹈、武术、民间技艺及组字等,分成工人、军人、学生和普通组;特殊表演包括全市中小学联合大合操表演、少数民族特殊运动技艺表演及球类比赛表演;竞赛包括一些田径项目、拔河、垒球掷远、连续立定跳远、手榴弹及五星赛跑等,分成男子工人、女子工人、军人、男子大学、女子高级、男子中级、男子初级、女子初级和男子小学、女子小学等组。正式大会上,表演项目80多种,参加表演及竞赛的工人、士兵、学生、干部达10786人。
表演项目评出特级奖4名,一级奖10名,二级奖11名,三级奖13名及特种奖2名。竞赛项目录取前五名。
第一届北京市运动会表演项目获特级奖单位:新生中学、师大二附小、回民学校、光华女中。
第一届北京市运动会竞赛项目总分第一名:师范大学(男子大学组)、辅仁女中(女子高级组)、新生中学(男子中级组)、新生中学(男子初级组)、东城扶轮小学(男子小学组)、师大一附小(女子小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