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7月31日,记者实地体验石景山区市民冰雪体验中心的冬季运动训练场馆。图为石景山青少年短道队训练。千龙网记者 袁帅摄
千龙网北京8月6日讯(记者 袁帅)最近,连续的高温天气又霸屏了京城的天空,晴朗和暴晒是最近的主旋律,然而在这酷暑的天气中,走进冰雪世界将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冰爽感受。
7月31日,记者有幸来到石景山区市民冰雪体验中心采访,刚进入大厅,阵阵的凉风瞬间带到另一个世界,各种冰雪主题宣传展板向人们介绍着冬季运动知识。再往里走就是另外一番景象,很多小朋友都在冰面上训练,花样滑冰、短道速滑、冰球训练真是好不热闹,扑面的冷风让穿着短衣的记者感受到了久违的冰爽。
在冰场边,记者采访了维护场馆的工作人员,据介绍,这个冰雪体验中心总体占地面积2.87万平方米,是用三个世界先进的气承式气膜结构为主体的滑冰馆群,较传统结构体育馆节约75%能耗、40%建设成本,中心内包括冰上训练馆、冰上赛事竞技馆。馆内两块1800平方米冰场都是按照国际奥林匹克标准建造的,定期也会为市民免费开放。
石景山区为兑现100%中小学生上冰的承诺,将体育课与上冰相结合,对辖区内的体育老师、舞蹈老师100%完成冰上技能培训,为“三亿人上冰雪”这宏伟目标而努力。

2018年7月31日,记者实地体验石景山区市民冰雪体验中心的冬季运动训练场馆。图为景山学校远洋分校体育老师苏晨。千龙网记者 袁帅摄
“加油,别掉队,追上前面的队友!”,随着声音,记者看到了一个青年在场边大声的喊。他叫苏晨,景山学校远洋分校一名普通的体育老师,今天是带学生们上体育课的。苏老师很健谈,开门见山就介绍起他的学校。"我们学校陆续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开设冰上体验课程,在此基础之上, 学校还成立了冰球社团,还有花样滑冰队列,两个冰雪社团。"
由于冰雪类体育老师稀少,上个学期期末,整个石景山区的所有体育教师和舞蹈教师都进行了将近一个月的冰上专项课程学习。 利用老师们的专业,将冰壶、冰球、花样滑冰按照兴趣和特长进行专项培训。但是,因为条件所限,在学校不能完成冰上体育课,苏晨只能定期带学生们来这里上课。"我们要求是每个学生每个学期至少有两课时到冰场来训练,在这些学生中我也会挑选好的苗子选进校队。"
如何将学业和冰上体育课程有效合理安排,这更加要求老师们在仅有的课上更大限度的为孩子们教授冰雪技巧的教学能力。"我们学校现在已经有一个成型的冰球队,每周都会有两次场馆训练,暑假期间要是有比赛任务,我们也会集训备战。现在球队能力有限,需要通过2-3年的时间,学生梯队建立起来以后,我们会参加北京市的比赛和一些交流赛,为学校争光。"
采访完苏晨,在冰场的另一角,一群穿着速滑运动服的孩子们吸引了记者目光,她们排着队交叉的划着大圈。训练课结束后,记者有幸走进她们中间,了解到这群孩子们的故事。

2018年7月31日,记者实地体验石景山区市民冰雪体验中心的冬季运动训练场馆。图为石景山青少年短道队王紫桐。千龙网记者 袁帅摄
“以前看过冬奥会,很喜欢短道速滑项目,正好学校有课程可以来体验,所以我就来了”,刚刚结束训练的北京市京源学校小学部六年级的学生范月婷告诉记者。范月婷从2017年8月开始接触短道速滑,之前也不太了解冰雪运动。在低年级时,学校开设轮滑课,学习轮滑基础。经过自己的努力,在不到一年时间,她已经入选石景山区短道速滑队。"我们每周训练五次,每次训练包括陆训一小时和冰上训练一个半小时,虽然苦点,但大家都在咬牙坚持着,如果有机会,我希望可以站在北京冬奥会的赛场上,为国争光。"
这就是一群为冬奥会默默付出的人们,虽然不一定能真正站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场上,但他们都在积极的参与冰雪运动,为“三亿人上冰雪”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