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日|十年践行超越口号 体育改变大街小巷

2018-08-08 09:34 澎湃新闻

打印 放大 缩小

2018年8月8日,第十个“全民健身日”。每年的这一天,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在以各种形式开展着体育健身活动。

上海,更是一直致力于打造体育城市的概念,自然在“全民健身日”期间全力推广科学健身——从8月4日到12日,不仅有296项免费健身技能培训和科学健身讲座在上海展开,还有263个体育赛事活动。

在8月8日这天,全上海的公共体育场馆和社区公共体育设施,以及市民体质监测中心(站点)也都向市民免费开放。

从1995年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以来,上海的群众体育事业在20年间不断发展。特别是从2008年至今的十年时间,“全民健身”已经从一句口号变成了一种彻彻底底的生活方式。

体育改善着老百姓的生活质量,甚至解决着诸多社会问题。在上海的大街小巷,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10年推广,上海的改变不只是数字

体育健身如何改变着上海这座城市?在“全民健身日”十周年这个特殊的节点,一组数据或许要比任何赞美的言辞更有说服力。

2018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的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上海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42.2%,而在差不多10年前,2007年上海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只有37%。

在国民体质方面,上海市的国民体制综合指数连续三年蝉联全国第一,市民体质监测达标率(2016年以来)更是在97%以上。

运动上海、健康上海的形成与这座城市在10年里的投入和完善是紧密相连的。

根据上海市体育局统计,上海从2011年开始建设健身步道,截至2017年,已经建成约500公里,加上绿化部门在2016和2017年建成的447公里绿道,目前可供健身的步道已经达到近1000公里。不仅如此,13103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正在陆续进行升级改造。

上海也并不是没有在全民健身方面上的“弱势”,在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里,人均健身用地一直在一线城市是排名靠后。然而近几年,这种窘迫的局面也在改变。

截至2016年底,上海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2013年底的1.72平方米增加到1.83平方米。

“全民健身计划在这10年里给上海带来的改变不仅体现在参与的广泛性越来越高,时空的广阔性越来越强,还体现在体育健身活动的多样性越来越丰富。”

作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会长的史济星亲历了“全民健身计划”这么多年的改变,“如今,全民健身的灵活性越来越高,每个健身项目不局限于参与的形式和参与的人数,重点是每个参与者都能有‘获得感’,因此老百姓的参与自愿性也大大增强。”

在史济星会长看来,全民健身计划给一座城市带来的改变是很多数字体现不出来的。

跑步和马拉松,这个在全民健身中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十多年前,上海马拉松的主办方在赛前还要到处贴“安民告示”,而如今,38000个跑步名额几个小时就被抢光,在比赛当天,地铁的公共广播里还会传出对跑者的鼓励……   从校园到社区,从少年到老人

全民健身的参与度和活跃度在这10年里空前高涨,多少也得益于“科学健身”的概念一点点走入校园、企业和社区。

就如今年8月4日到12日,上海的16个市辖区有296项免费健身技能培训和科学健身讲座先后展开。不过,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健身技能和科学健身讲座其实不仅仅在“全民健身日”这一段时间里才有,而是贯穿于全年,面向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

早在今年5月下旬,一项由上海市体育宣传教育中心主办,上海奥耐体育管理咨询公司承办的“上海市科学健身课堂系列活动”就走进了校园。   在那场活动中,上海市体育科学研究所选材研究中心的蔡广副主任就和数百名青少年学生普及了“青少年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从科学的角度指导青少年如何正确对待各种运动项目,并且如何选择有助于未来发展的体育健身方式。

随后,这个系列活动又走进了上海的公司和企业,上海交通大学运动健康工程中心副教授姚武老师以“职场白领健身策略大讲堂”为主题,指导那些每天喊着“上班太忙没时间健身”的上班族如何借助现有器具健身,如何合理安排健身时间。

而就在“全民健身日”之前,这个系列活动又走进了社区,为数百名社区居民开设“日常运动损伤的防护和救治”的主题讲座。

在讲座上,脊柱矫正专家乔新还专门教授给社区里的中老年人一套专门预防和缓建关节伤痛的健身动作。     “其实现在很多年轻人和老年人有一样的身体问题,他们都需要科学的健身方式去改善身体状况。”作为曾经国家队的理疗师,同时也是沪上一家知名的运动康复中心创始人,乔新在这几年最切身的感受就是越来越多老年人能够和年轻人一样,用科学的健身运动方式寻求身体疾病的解决方法。

“越来越多中老年人愿意相信科学的运动健身能够改善身体不适,他们甚至成为了全民健身推广者,这就是最积极的改变。”       逾5万社会体育指导员,践行着“体育改变社会”

在这些跨越全年的“科学健身课堂系列活动”中,一个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在专业健身顾问、职业理疗师和体育科学研究员的身边,还有一群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帮助那些青少年、企业白领和中老年人正确理解科学健身的概念。

社会体育指导员,如今在全民健身的大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头衔,重新被更多人认可。

之所以说是“重新”,是因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概念其实从1993年就存在了,并且中国在1994年6月正式推广“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评级”,这甚至要早于1995年的全民健身计划。     然而,在最开始的十几年间,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普及和推广并不算快,1998年全国达到10万人,而到了2008年,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头衔的人差不多在60万左右。

最近10年,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普及有了迅猛发展,如今全国已经有240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头衔,光是上海就已经拥有超过5万名指导员。

“如今上海的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国家提出的千分之二的标准,也就是1000人里有2个人是社体指导员。”史济星会长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如今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担任着原来越多的责任,不仅要传授包括广场舞、柔力球和健身气功这样的体育技能,还要组织相关的体育活动,宣传科学健身知识。

“不过,很多人会发现,现在的体育指导员大部分是中老年人,这是中国的现状。”史济星提到了不久之前一份关于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报告,其中分析如今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是“年龄大、学历低、女性居多”,而需要改变的方向是“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

“这当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在目前中国,老年人参与健身的比例是各个年龄段中最多的,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全民健身的推广之中。”

史济星还提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那就是社会体育指导员需要“不以谋取报酬为目的,向老百姓传授运动技能和体育技能”,这也限制了不少年轻人把精力投入这个项目之中。     “其实中老年人居多也解决了很多社会问题,老年人有了更多的社交活动,不少独居老人可以‘老帮老’,他们在一起运动、学习,宣传全民健身的概念,也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解决了不少家庭和谐问题……”

实际上,也正是这些中老年人愿意将更多时间投入到全民健身的推广之中,这10年上海乃至全国的运动健身热潮才会更加火热。

全民健身在中国的普及之路还有很长,但这十年的发展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全民健身”不再只是一句口号,它已经实实在在地改善了老百姓的身体素质,改变着整个社会。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  作者: 马作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