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十年话冬奥丨穆雪梅:一不小心走进奥运历史,我骄傲

2018-05-22 21:26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2008年奥运图书馆

2008年,在奥运会即将结束时期,奥运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合影留念,记录下这难以忘记的美好时刻。千龙网发 受访者供图

【编者按】2018年8月8日,是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10周年纪念日。10年来,北京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的经济和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仍在继续。从2018年1月开始,“奥运十年话冬奥”系列报道将不定期与您见面,让我们和奥运人一同回望北京奥运的光辉岁月,眺望冬奥,只为宝贵的北京2008奥运精神得以延续。

千龙网北京5月21日讯(记者 王硕)时光荏苒,回首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有十年。十年前,北京奥运会轰动全球,震撼全世界,十年后,中国成功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成为百年奥运史上第一个“双奥”城市。十年间,曾经参与北京奥运会的那些人为了奥林匹克精神仍不懈努力,千龙网“奥运十年话冬奥”系列报道团队走进首都体育学院采访到了曾服务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奥运图书馆,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和官员提供资料查阅的奥运图书人——穆雪梅。她回忆起这段经历直言道,“能够为奥运做贡献,为母校做贡献,我非常骄傲”。

一不小心走上历史舞台

穆雪梅,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姑娘,本科和研究生均就读于首都体育学院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因为成绩优秀,2006年毕业后留校并被安排在“最需要年轻人”的校图书馆工作。图书馆工作单调且繁琐,但生性好强、善于钻研的穆雪梅却乐在其中,也收获了更多的图书分类管理的宝贵经验,为日后从奥运图书馆人才选拔中脱颖而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10月15日,北京奥组委与首都体育学院就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MPC)图书馆服务项目签署《合作备忘录》。穆雪梅凭借政治、业务双过硬成功入选7人奥运图书馆团队,并全程参与了奥运图书馆的筹备和运营工作。距离2008年奥运会举办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穆雪梅及她的工作伙伴完成了外文书籍采购、家具挑选和场地布置等一系列纷繁复杂的准备工作。虽然辛苦,但是一想到“身居幕后的图书馆终于有机会登上历史舞台”,就顿时觉得有使不完的劲儿。

2008年奥运图书馆1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任北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副部长徐济成参观奥运图书馆。千龙网发 受访者供图

用爱经营屡获好评

为了让一直坚守在奥运工作岗位上的人们找到“回家”的感觉,穆雪梅和她的同事们特意准备了绿植、中国结、中国茶、糖葫芦、驴打滚等许多能够展现中国特色的物品,还专门采购了不少展现中国文化、北京文化的书籍。穆雪梅说,“我们就像装扮自己的家一样来装扮奥运图书馆,尽可能的让大家感到放松,同时又有所收获。”

2008年7月底,首都体育学院奥运图书团队以饱满的热情、崭新的姿态亮相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虽然占地只有70平米,但是奥运图书馆馆藏图书3000余册(85%原版外文图书),原版外文期刊90余种、原版报纸10余种,主要内容涉及往届奥运会文献、体育训练、运动医学、体育新闻等,馆内文献以英文为主,兼有法文、日文、德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和中文。

在奥运会和残奥会召开期间,奥运图书馆团队朝八晚十,连续奋战40多天,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因为大家都觉得这个工作机会来之不易,非常的珍惜,甚至觉得“工作一天就少一天”。为了给记者们提供最全面的服务,穆雪梅和她的同事们轮流录制比赛视频并及时导入数据库,即使赛事在深夜举行,也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一位外国记者这样表扬她们,“视频资料可以精确到分帧查阅,真是不可思议。”

凭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资料以及舒适悠闲的办公环境,奥运图书馆在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共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媒体记者、国际奥委会官员、转播商共计2900人次,并被大家评选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最温馨的地方。”

2008年9月17日,第十三届残奥会宣布圆满结束,这也意味着穆雪梅及她的同事也将正式告别奥运图书馆。“当时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为团队圆满完成了奥运任务感到光荣自豪;另一方面,又对凝结了每一位团队成员心血的奥运图书馆深深不舍。”很多外国记者离开前,还专门到奥运图书馆和工作人员合影留念,彼此交换国家和学校的徽章作纪念。凭借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出色的工作能力,穆雪梅和她的奥运服务团队获得了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授予的《北京奥运会残奥运会新闻宣传贡献奖》、《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2018年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内奥运图书馆1(复原)

2018年5月21日,千龙网记者赴首都体育学院采访穆雪梅。图为在首都体育学院图书楼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图书馆(复原馆)。千龙网 王硕 摄

奥运打开外文书籍采购思路

然而此时,还有一个更大的惊喜正等待着他们。首都体育学院宣布,“将第29届奥运会图书馆原样迁回至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一层,并建立第29届奥运会图书馆(复原室)。”穆雪梅和她的同事知道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我们主动整理视频照片、复原当时的家具摆放和书籍陈列,当时由于紧张工作而忽略掉的美好体验,现在终于有机会慢慢回味了。”直到现在,每当有外国来宾或者同行到学校参观时,穆雪梅都会作为代表向大家介绍奥运会图书馆(复原室),分享工作经验。

回忆起那段珍贵的工作经历,穆雪梅认为奥运会的举办完美的诠释了中国文化的“请进来,走出去”。“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国,大量外国人会涌入中国。北京日新月异的发展,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我相信,外国朋友回国后一定会把这些实实在在的所见所闻告诉他们的朋友和家人,这样越来越多的人也会对中国的认知更加客观。其次,奥运会为国家、运动员提供了一个绝好的交流平台,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你看,现在很多欧洲人也在打乒乓球,这不就是中国文化的走出去吗?’”

说到奥运会对自己本职工作的影响,穆雪梅眼前一亮。“以前,我们觉得很多外文书籍都很贵,二三十美金折合成人民币都五六百一本。因为经费问题再加上用的也少,所以我们更偏向于买中文版本。但是成立奥运图书馆后,我们发现,采购原版外文书籍,能够提升学生的外文阅读能力,也能极大的开拓眼界,慢慢的我们也打开了采购书籍的思路,对外文图书采购倾向性也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我们学校的外文期刊已达100多种,种类齐全,很多外校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学生也会来我们这里借阅图书和期刊。直到现在,与奥运有关的外文书籍仍在持续更新中。"

记者后记

在学校工作已有12个年头的穆雪梅,至今还保留着学生般的模样与纯真。在采访中,记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她对图书馆工作的热爱,对服务于奥运会那段经历的眷恋。现在,穆雪梅已经调任到了新的工作岗位——总务处办公室。目前她正在参与学校专门为冬奥会制作的气膜馆筹备工作。有机会参与两届奥运会筹备,穆雪梅说,“虽然2008年奥运会已成为历史,但是自己竟然有机会幸运的走进其中,感觉就跟做梦一样。真的希望2022年,我还能保持这份幸运,为冬奥会继续服务。”

责任编辑:张龙  作者:王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