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讯(记者 陈健男)记者从北京市重大项目办获悉,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工程(简称“新工体”)已经完成竣工验收工作。人们熟悉的那座经典的“工体”,在完成华丽变身之后,即将重新回归社会并投入使用。
图为3月31日拍摄的“新工体”内景。千龙网记者 陈健男摄
3月31日,记者从北门走进“新工体”的广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北广场正中央1959年落成的男女工人“迎宾”雕塑,在其东西两侧是“男子足球”和“女子篮球”的两组雕塑。洋溢健康向上气息的经典雕塑,搭配足球场经典的椭圆造型以及朴素有力的清水混凝土外立面和宽敞的广场,工体开阔舒朗的空间形态得以完美的重现在大众眼前。
图为3月31日拍摄的“新工体”外景。千龙网记者 陈健男摄
“新工体”遵循“传统外观、现代场馆”的原则,保持椭圆形造型、外立面形式和比例、特色元素三个不变,继续呈现出1959年首都十大建筑庄重典雅的建筑风格。传统外观背后是现代科技加持。“新工体”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建设,是国内清水混凝土工艺应用规模最大的单体建筑,相较一般外墙装饰做法,大大减少了建筑垃圾产生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在绿色环保、节约成本、自洁能力、后期维保、使用寿命等多个维度具备明显优势。
图为3月31日拍摄的“新工体”内景。千龙网记者 陈健男摄
进入足球场内部,记者看到“新工体”看台采用了当今最先进的“看台碗”结构,原有的2层“盘形”看台,已经变成了4层“碗形”看台。看台坡度增大,观众视野更加宽阔。由于环形跑道的取消,观众与运动员距离更近,观赛体验将大幅提升。
据了解,作为“全国首批、首都首座”国际标准专业足球场,“新工体”除了对标欧洲主流配置,将众多满足世界杯办赛标准的软硬件设施引入,同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注重广大球迷观赛体验,组织球迷参观座谈,汲取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严格遵照“现代场馆”这一工体改造复建项目的指导方针,完成了观赛体验和办赛能力的双重提升。
图为3月31日拍摄的“新工体”内景。千龙网记者 陈健男摄
记者在“新工体”内场看到,“看台碗”结构已经被6.8万张“国槐绿”座椅填满,球场东看台上用北京国安黄绿两个主题色拼出了“BEIJING FC”字样,未来工体将依然突出“北京特色、国安风采”。据“新工体”运营公司中赫工体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工体”确定将从2023年开始,重新作为北京国安俱乐部中超联赛主场使用。从去年开始,现场就在为中超联赛做好全面准备。提前协调北京国安俱乐部驻场对接,在球员更衣室、治疗间、热身区等专业用房的设置等方面,充分听取俱乐部和球员的意见,不断进行更新完善,设置国际一流的冷疗间,提升运动员竞赛体验。建设者还充分吸纳球迷建议,对标欧洲主流球场做法,在球场每层看台的主通道区域设置餐饮区,售卖冷热饮、快餐、小吃等,进一步提升服务球迷的能力。同时,还会同安保部门不断优化球场流线,严密制定球员大巴入场、主客队球迷进场安检、疏散等方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提高人员流动效率。
图为3月31日,拍摄的“新工体”内景。千龙网记者 陈健男摄
图为3月31日拍摄的“新工体”外的雕塑。千龙网记者 陈健男摄
据北京市重大项目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工体”的建设将进一步带动周边环境整体提升,打造“工体——三里屯”一体化联动发展的新格局。未来地铁3号线和17号线还将与“新工体”的商业配套区连接,形成赛事、综合性消费载体、体育公园、地铁公共交通系统相辅相成的文化体育消费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