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体育> 正文

北京冰球首次包揽青少年全国锦标赛七冠 八年扎实育才路 借力“冬”风上青云

2025-10-18 07:14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八年扎实育才路 借力“冬”风上青云

10月上旬,2025年全国青少年冰球锦标赛全部组别结束。今年的锦标赛依旧分七个组别进行,北京小将们在男子U12、U14、U16、U18和女子U13、U16、U18比赛中全部夺魁,自2017年北京市青少年冰球队成立以来,八年来首次包揽全部七座冠军奖杯。

与此同时,新老结合的北京男冰本赛季实现成年组全国锦标赛5连冠,18岁的北京小伙儿王浩西在今年NHL(北美冰球职业联盟)选秀大会中创造了中国球员历史最高顺位。在政府、协会、家庭、俱乐部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冰球扎实育才,不断擦亮这张“城市名片”,更为中国冰球的崛起种下了火种。

脚踏实地打造青训体系

要说北京冰球做对了什么,北京青年男冰俄罗斯籍主教练马克西姆和北京市冰球运动协会运动总监杨有科,都说不出“非常规动作”。不过是用心选材、做好训练、组建高水平教练团队,北京青少年冰球培养体系与国际接轨,主打一个“脚踏实地”。

就拿今年上任的马克西姆来说,退役前征战过NHL、KHL(大陆冰球联赛),如今是他人眼中“工作认真、高效,热情很高”,更带来了先进训练内容和方法的优秀外教。而今年参赛的三支“小女冰”,则由两任前国家队队长张晶、金风玲挂帅。“只有好的教练,才能带出好的队伍。”杨有科认为,作为教练,专业、用心、热爱缺一不可。

马克西姆提到,北京青少年冰球拥有国内独一无二的选拔体系,科学完善的选才机制为竞技成绩提升奠定了基础。据了解,在市体育局的支持下,北京冰球的青少年梯队选拔每年举行,协会聘请外籍优秀教练员和专家担任“考官”,保证绝对公平、公开、公正。

北京冰球梯队选拔不是“现用现选”,而是以长远目光,进行针对性选材。“市级比赛我会尽量多看,希望尽早发现好苗子,提前关注、培养。个别重点队员还会进入上一个年龄组,跟着大哥哥们训练,提高比较快。”杨有科说,“包括成年队的外教,也会跟青训团队保持沟通,未雨绸缪。”

多方合力拓宽人才基数

谈及每年的青少年梯队选拔,马克西姆直言,前来报名的孩子非常多,“这也是北京冰球成功的重要原因,这项运动在这里很受欢迎,培养优秀球员的机会就更大。”如其所说,北京青少年冰球不仅拥有体系和技术优势,参与规模在国内也是独占鳌头。目前,北冰协注册在案的运动员有4000余人,其中绝大部分为6至18岁的青少年。

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继而掀起了“全民上冰雪”的热潮。在社会认知层面,冰球从遥不可及的冷门项目,逐渐成为“可以一试”的兴趣班。此次代表北京夺冠的孩子中,就有很多是在北京筹备冬奥会期间走上冰场的。“北京冬奥会对项目普及推广起到了极大作用,从而扩大了人才基数。”杨有科说。

与此同时,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全力打造了多项品牌赛事,形成了完善的竞赛平台,其中仅市青少年俱乐部联赛和市级中小学生校际联赛“两大赛”,每年就能举行2000余场比赛。孩子们虽是边上学边打球的“学生军”,但因为全年“有球可打”,实战经验远超其他同龄人。

而北冰协也在持续发力,尽可能让更多孩子获得机会,从而扩大选材面。今年,协会在梯队选拔时扩充了入围人数,参加四项男子U系列全锦赛时均报名了两支队伍,目的就是让更多孩子得到锻炼,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拿了冠军,协会还会给每个学校发贺信,提升孩子们的荣誉感。”杨有科说,北京冰球能有今天的成绩,除了政府引导,也要感谢家长、学校的陪伴与支持,“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把那些有天赋、有热情的孩子留在冰场上。”

为国争光贡献北京力量

在国内冰球界,北京已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在各级别“国字号”球员中也占据相当比例。但放眼国际,中国冰球目前正处于北京冬奥会后的低谷期,男、女队已双双无缘米兰冬奥会。走在正确发展道路上的北京冰球,也希望为振兴中国冰球贡献一份力量。

然而,即便“红火”如北京,也依旧存在大年龄段梯队人才流失的情况,越是年纪大的梯队越留不住人。“其他地区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一些经济发达的南方省市,这几年打冰球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但他们发展到成年组还有较长的路要走。”杨有科说,北京还是会尽可能培养优秀人才,争取更好的政策,“排除万难,留住好苗子。”

马克西姆也说,北京青少年球员的基础技术大多非常扎实,但孩子们进入中学后,需要平衡好更多事务,“他们需要克服很多困难,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除了正确的培养方式和优秀教练,他们还要有更明确的目标,并为之付出汗水和努力。”他认为,北京冰球和中国冰球未来都可以更进一步,“只要我们‘收获’的优秀球员更多,就一定能建立更好的球队。”

责任编辑:张思宇(QX0007)作者:王笑笑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