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体育> 正文

马龙:如愿,完美

2025-11-24 14:18 新华网

来源标题:马龙:如愿,完美

“这是马龙最后一次全运会……”

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当北京队主教练张雷“意外”说出这句话时,记者们一惊,马龙也一怔。

因为大家都知道,只要不是马龙亲口说出“最后一舞”,一切皆有可能。

11月20日晚,第十五届全运会乒乓球项目上演终极决战。在男团决赛中,37岁的马龙一人独得两分,率领北京队3:1战胜上海队夺冠。马龙用一枚他盼了很多年的全运会男团金牌,补上了自己荣誉簿上最后一块拼图。

首盘男双,马龙搭档黄友政出战,迎战许昕与周恺。比赛初期,黄友政因为手紧,无谓失误多,关键时刻马龙不仅控住了节奏,还安抚住了队友情绪。之后,黄友政状态回升,北京组合以3:1为队伍先拿一分。

第三盘单打,马龙对阵周恺。首局龙队11:4轻松取胜。随后两局,马龙凭借强大的控场力和关键分把握力,在缠斗中以13:11、14:12获胜。

第四盘,单打刚输给樊振东的王楚钦3:0战胜许昕。当最后一球落地,北京队欢呼雀跃。

11月20日,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乒乓球男子团体金牌赛中,北京队选手王楚钦(右二)在赢得男单比赛后与队友马龙(左二)击掌庆祝。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我们(北京队)准备了32年才拿到这枚金牌。这次参赛的运动员中,我们的年龄结构是老中青,马龙是最后一次全运会;王楚钦25岁,是‘中年’;最小的是黄友政(20岁),所以我们今天拿到金牌,我要感谢我们的运动员。”张雷说。

之后,有记者追问马龙的未来规划,龙队没有直接回答。

“对于乒乓球的热爱,以及在赛场上的拼搏精神,(我)这几年保持住了。你说未来会怎么样?其实未来也挺长的。”马龙始终面带微笑,不做具象化描述。

“感谢这个时代,感谢这片场地,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我的球迷,希望我们一起好好成长、好好变老。”三个“感谢”饱含深情,意味深长。

“除了马龙,应该没有人在这个年龄上比我强了。”35岁的许昕用好友做参照物,“没有马龙强,说出去也不丢人。”

11月20日,上海队选手许昕(右)和北京队选手马龙在比赛后握手致意。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马龙笑了,现场记者们也笑了,有人感慨:“他俩这样同框,估计会是绝唱。”

对于马龙而言,这枚全运会男团金牌有着特殊意义。

从历史数据看,马龙自2005年首次参加全运会以来,累计斩获4金3银4铜,已经集齐男单、男双、混双金牌,唯独缺少一枚男团金牌。

为了填补这个空白,马龙在本次全运会只报名了男团一个项目,目标明确。

当记者问他“这枚金牌的分量”时,马龙答:“我相信大家来这看比赛,一定看的是运动员在场上拼搏的精神,而不在于发奖牌那短暂的几分钟。”话里有“过程大于结果”的弦外之音。

当晚,马龙在社交媒体这样写道:“完美,谢谢大家。”

评论区祝福如潮,有网友说:“马龙的圆满不是命运的馈赠,而是他用20年的坚持、汗水与智慧亲手铸就。”“感谢马龙,他让我们相信,完美不是神话,而是在每个平凡的日子里,选择不放弃的自己。”

获得这枚金牌后,马龙的职业生涯已超级圆满,没有任何遗憾:奥运会6金、双圈大满贯、全运会5金……还有其他不计其数的荣誉。

马龙的赛场故事终将落幕,但他所定义的“完美”——那种在每一个当下都尽己所能、无愧于心的境界,将永远照亮后来者的路。

乒坛有马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幸运。

责任编辑:刘阳(QE0016)作者:岳冉冉、郭雨祺、李春宇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