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视本】北京成双奥城市 与奥林匹克再次相拥(5)

2016-08-01 11:49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qlm20150730-tlt-2

2015年7月30日,工作人员整理《京冀冬乐图》,当日,“中马民间文化交流展”在吉隆坡揭幕,为北京张家口申冬奥助威(资料图片)。千龙网记者 戚连民摄

北京冬奥申委获赠20米国画长卷《京冀冬乐图》

2015年7月11日,20.22米长,囊括2022位姿态各异的人物,历时半年创作,堪称“现代冬奥版”的《清明上河图》,大型国画长卷《京冀冬乐图》创作完成。承载着北京和张家口市两地人民申冬奥殷切期盼的国画长卷被正式赠予冬奥申委。《京冀冬乐图》展现了目前北京与河北传统的群众体育活动、风情与习俗,凸显了春节、长城、冬季运动三大主题,反映了中国繁荣富强、和平兴盛的面貌,体现了北京市和张家口市申办冬奥会的社会基础。2015年7月31日,《京冀冬乐图》现身吉隆坡,为申冬奥助力。

qlm20151214-jlp-22

2015年7月27日至30日,北京冬奥申委每天邀请有关专家、顾问、申奥大使接受中外媒体的采访,回答媒体关心的问题。(资料图片)。千龙网记者 戚连民摄

北京申冬奥成功打赢新闻攻坚战

2015年7月27日至30日的吉隆坡,在申办冬奥会的关键的冲刺阶段,北京冬奥申委每天举行4场中英文中外媒体通气会,累计16场,300余家次境内外主流媒体500余人次境内外记者参加,开放性回答有关申办理念、投资预算、人权状况、腐败问题、雾霾问题、缺雪问题等各类问题110余个。通气会和深度专访数量之多、参与度之高,受访领导、专家、形象大使数量之多,都是历次申办冬奥会所没有的。16通气会场场“人气爆棚”。

采用“当事人说”的宣传技法,一方面冬奥申委有关专家出面解读媒体关注的热点、疑点和敏感点,围绕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奥运遗产、3亿人上冰雪、长城脚下的奥运会、气候适宜、办赛能力成熟等关键词,提供了充满说服力的数据与信息,给足媒体想要的“硬货”。另一方面,发挥申奥大使的的作用,让他们现身说法,让他们以当事人的身份讲述媒体关心的事情,姚明、冰球小子宋安东以及花样滑冰冬奥会冠军申雪和赵宏博亮相时,其风趣幽默的表现,尽显“国际范儿”,让许多外国记者露出会心笑容。这也契合了北京冬奥会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理念主题,形成一个个强势精彩亮点。

在申办的最后阶段,冬奥申委主动回应和化解外界疑虑和责难,加强统筹协调,对外释放权威主流信息,打消外媒有关北京无雪缺雪的疑问,对北京空气质量现状和改善前景的忧虑,从而保持舆论战中占据主流,为最后赢得申办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责任编辑:刘睿盈(QE0001)  作者:戚连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