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丝带”破茧而出——国家速滑馆工程地下结构施工侧记(3)

2018-06-26 09:10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同心奋战 破茧而出

五月,工程全面进入基础底板施工阶段,项目部掀起“突击55天出正负零”劳动竞赛,“冰丝带”建设全面加速。

虽然已进度过半,但对于6·26出正负零,劳务队仍旧缺乏信心。

剩下的55天,要完成5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近1.2万吨钢筋绑扎、2000吨劲性钢结构施工,工程量太大。

昨晚(8日),由北京城建集团承担施工的国家速滑馆工程的主场馆S1区负一层顶板开始浇筑。图为施工现场。通讯员 黎方益摄 千龙网发

6月8日,由北京城建集团承担施工的国家速滑馆工程的主场馆S1区负一层顶板开始浇筑。图为施工现场。通讯员 黎方益摄 千龙网发

“更重要的是国家速滑馆椭圆形的底板造型决定每相邻两根钢筋的长度都不一样,而且差异都在厘米级,特别是在南北两端弧度较大区域,钢筋密集分布,只依据图纸进行翻样得来的数据并不准确。”项目技术副经理杨应辉说项目部采取现场实测实量的方式对每根钢筋应有长度进行精确测量,高峰期仅翻样工就多达20人。而经加工后到达现场的钢筋,每捆近40根、每根长度各异,项目人员协助劳务队逐根挑选钢筋,在强化对劳务队的指导与帮助中让劳务队的信心日渐坚定。

国家速滑馆全冰面设计对混凝土浇筑提出新要求。“国家速滑馆工程地下结构混凝土总用量为9.1万立方米,其中90%以上都是特殊混凝土。”史自卫介绍工程底板、外墙、顶板梁全部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FOP比赛区域采用抗冻等级高达F250的抗冻混凝土,同时,FOP比赛区域每个制冰单元之间左右各2米还使用了抗冻钢纤维混凝土。而配制出抗冻钢纤维混凝土绝非易事,既要达到高性能高耐久功效,又要确保钢纤维掺量适宜、不堵塞甭管,项目部与混凝土搅拌站、专家多次论证、实验,最终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钢纤维掺量30公斤。

项目部通过优选并指定重要原材料和外加剂、控制混凝土水化热、混凝土专仓专线生产、逐车对进场混凝土验收等确保混凝土供应质量。采取蓄水养护、土工布覆盖养护等加强对混凝土养护,将养护时间延长至14天,安排专人洒水,确保养护水到位、提高混凝土成型质量。

生根于底板,柱芯为H型钢骨、周围钢筋密布的劲性钢骨柱也对施工带来考验。

32根椭圆形劲性钢骨柱将竖直“长”到地上6.1米处,与两道环向劲性钢骨梁共同外挑160根悬挑劲性钢骨梁;48根不规则四边形劲性钢骨柱将倾斜“长”到速滑馆地上3层,支撑起8100吨的马鞍形钢环桁架。“H型钢骨周边钢筋密布,少则70根、多则160根,与劲性梁内钢筋和钢骨相互交叉,梁柱节点钢筋处理是极大的挑战。”史自卫说通过BIM模型对钢筋排布深化设计、建立三维模型,对工人进行三维交底,有效指导施工顺畅展开。

微信图片_20180419140022

国家速滑馆是北京冬奥会的标志性建筑,不仅拥有国内跨度最大的索网结构和亚洲最大的室内冰面,还将成为最具新时代特色的智慧场馆。资料图:地下结构工程施工现场。通讯员黎方益摄,千龙网发

与此同时,钢筋加工场由4个增加到7个,人员由1000多人迅速增加到2200多人,汽车吊由3台增加到7台,8台塔吊围绕基坑成椭圆形分布。

场区北侧,借用世奥集团一条30米宽的道路作为周转材料堆放场和车辆通行道路。场区东南角,借用变电站场地为周转料场地。最终在场区南侧、北侧、东南角形成三块周转材料场地,满足连续作业需求。

选用两家混凝土搅拌站,分供南北两区施工,既能形成竞争也可互补。钢筋采用河北钢铁集团直供、周转材料选用两家供应商,确保满足后续三天的需求量。

两支劳务队在南北两区互相比拼,在比学赶超中冲刺出正负零目标。

“从‘五一’开始,这张图陪伴我在国家速滑馆度过了53个日日夜夜,每个流水段都被我亲手标记过三次。难以忘怀的是每天5:30醒来逐段确认进度的心情,难以忘怀的是这只彩笔又可以涂抹一段颜色的喜悦,难以忘怀的是坚持与必胜的信念。今天,它终于被涂满了!”49个流水段的底板、负二层顶板、负一层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张怡都会在她的“地下结构施工进展图”上各标记一次,6月26日,国家速滑馆顺利实现出正负零,张怡在微信朋友圈晒出这张涂满颜色的进展图,喜悦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这一刻的到来,项目部每个人都难掩激动。9.1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2万吨钢筋绑扎、2500吨劲性钢结构施工,从1月22日正式开工到现在,仅用5个月,国家速滑馆全面“长出地面”,项目部用坚守和拼搏向外界诠释了“城建速度”。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  作者:孔祥妮 宋伟莎 刘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