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奥运会比作一台大戏,那大部分观众关注的自然应该是戏台上轮番出场的诸位,即赛场上的运动员。不过,本届奥运会赛程已过半,很多大牌运动员也已亮相,这些主角们较之往届奥运会却不得不面临被抢戏的尴尬。
不信,大家可以问问身边的人,在象征“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赛场上已经打破了多少项世界纪录?孙杨夺冠的成绩是多少?菲尔普斯拿的金牌出自哪些项目?恐怕没几个人能回答上来。更多人记住的,是傅园慧的“表情包”,是菲尔普斯身上的拔火罐印记,是里约一夜之间由蓝变绿的碧池。很多媒体的奥运报道也走向娱乐化,让“表情包”、拔火罐、碧池这些原本属于花絮的内容上了头条。
实际上,不是这届媒体不行,而是这届观众很行——“表情包”走红,拔火罐很火,碧池受关注,从一个侧面表明,以往在很多人心目中“高大上”的奥运会,在里约这座“上帝之城”走下了神坛,从以往代表国家荣誉、代表拼搏精神的“国家形象展示大舞台”,变得更加大众化、娱乐化。观众们不再只重点关注金牌数量,视角更加多元,心态更加平和,这在多年前是难以想象的。恐怕有人还记得1988年李宁在汉城奥运会上铩羽而归,有人给他寄去刀片和绳子希望他自杀以谢国人的事吧。
究其原因,随着中国百年奥运梦圆,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中国体育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产业成为新的风口,体育改革也正在深入。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仅关注体育,还参与体育,他们对体育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这样的背景让很多人看待金牌数量的态度更加淡定,对运动员的失误更加宽容。
当然,奥运会毕竟是世界竞技体育最高水平展示的舞台,也是各国综合实力展示的舞台,对更好地展示国家形象、民族精神和年轻一代的风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我想,越来越懂行的观众还是会关注奥运会,只是关注的角度、层级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