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十年话冬奥丨冯晓东:作为奥运会裁判 我心中始终有杆秤

2018-05-25 11:57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编者按】2018年8月8日,是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10周年纪念日。十年来,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的经济和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仍在继续。从2018年1月开始,“奥运十年话冬奥”系列报道将不定期与您见面,让我们和奥运人一同回望北京奥运会的光辉岁月,眺望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只为宝贵的北京奥运精神得以延续。

QQ截图20180523162904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田径比赛。图为冯晓东(中)与志愿者合影。千龙网发(受访者供图)

千龙网北京5月23日讯(记者 袁帅)“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能参与其中,是对我裁判生涯的一次升华。奥运会作为世界最高水平的运动盛会,压力可想而知,但我们中国裁判还是通过严谨的工作态度,很好的完成了任务,这次经历让我一生难忘。”说到这,冯晓东很是激动。2008年虽然已经过去10年了,但是回想起当年作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投掷项目的主裁判,所有的画面依然历历在目。

为梦想苦学七年 终圆奥运执裁梦

1985年,冯晓东从北京体育大学毕业,同年就到首都体育学院任教。1990年北京亚运会,已为人母的冯晓东作为辅助裁判参加了田径项目的竞赛工作,那时候,她最大的愿望是北京也能办一届奥运会,在奥运会上还能做田径裁判。当2001年7月13日,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她就暗下决心,争取在2008年圆梦。回忆起当年备考田径技术官员的心路历程,冯晓东意味深长地说,“当时,北京奥组委对奥运会技术官员选拔条件很严格,逢进必考是奥组委选拔人员最重要的一条。记得当时,学外语、背规则,研讨裁判方法成为常态,积极参加各类田径竞赛活动,积累经验,在通过4次业务考试和两次外语加试后,我终于成功入围。”冯晓东在回忆选拔入围时,眼睛都是闪亮的, “当我接到入选奥运会担当国内技术官员的通知时,心情异常激动,作为体育人,我有幸亲身参与,向世界展现中国裁判的水平与风采,尽情的享受奥运会,感受体育之美,是一次历练,也是一次机会。”

2008年奥运会,冯晓东担任投掷项目主裁判,主要负责对运动员的成绩进行判罚。“这个工作压力还是蛮大的,虽然有经验,也对竞赛规则比较理解,但是在当时特定的环境来讲,确实是很紧张,总怕自己出点差错,影响到国家的形象,经过十几天全组人员的共同努力工作,圆满的完成了这项任务,并被评为最佳技术官员。”冯晓东如是说。

w3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田径比赛。图为冯晓东(左)与运动员合影。千龙网发(受访者供图)

作为主裁不能感情用事 女子链球成永久记忆

十年前,她在鸟巢执旗,十年后,冯晓东已由主裁判回归为教书育人的大学老师。“裁判是为运动员服务,教师是为学生服务。随着《奥运增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各级各类的田径赛事井喷式的增多,作为体育院校田径运动的专职教师参与赛事组织和管理也是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社会的需要。”

2016年获得北京市’师德先锋”称号的冯老师就是这样把服务的意识和奥运的高标准要求融入在平常的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中。然而,在被问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时候时,冯晓东这样说,“每一块奖牌都代表着运动员坚持与努力最终获得成果的具体体现,对于他们自己都是弥足珍贵的。我记得张文秀的链球第三名可以说是真正靠实力说话,六次试投成绩全部有效,在强手如林的奥运会赛场,能顶住压力,投出赛季个人最好成绩并站在领奖台上,对于她来说是非常成功的。夺牌那天正好是我们组执裁,虽然在现场,但我的工作是裁判,赛场上只关注运动员的脚和链球有无违规,成绩出来的一瞬间,我也无法去为她祝贺,比较遗憾。”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按惯例继续举行残奥会。众所周知,残奥会的执裁方面要求更多,参赛运动员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作为坐投项目轮椅、铁饼和铅球的主裁判,冯晓东有更切身的感受,“我负责的这两个项目,伤残级别全,合组比赛多,判罚难度大,上场时间长,这无形中就对裁判员从规则的理解上,裁判的执行上,身体的承受上和残疾人的关爱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得那是2008年9月16日晚上,当我们正在执裁女子F57/58铁饼比赛时,天空不作美,突然狂风大作,紧接着大雨倾盆而下,我立即安排助裁回休息室拿雨衣,并向场地后勤要了遮阳伞为正在比赛的运动员躲避风雨,当看到一个坐着轮椅的运动员没有雨衣,我毫不犹豫的脱下自己的雨衣为他穿上,就这样,大家在风雨中继续着工作,当比赛结束后,那个运动员与我相拥而泣,用不太熟悉的英文感谢我。当我们排队离开赛场走到观赛区时,观众们起立为我们鼓掌,在回休息室的路上,大家都称赞我们是最棒的!虽然都过去十年了,但那件事我一直记在心里。”

确立优势项目 期待田径“展翅高飞

冯晓东老师从毕业到现在,一直致力于对田径的教学训练和研究,也发表了多篇论文,在她看来,田径是运动之母,是所有运动项目的根源,像奥运会这样世界顶级大赛中,可以说是“得田径者得天下”,但是我国的田径还是有些差距。对于现状,冯老师认为,中国田径已经从2008年的那种低谷,开始逐渐在向上走,在田径赛场也经常能看到五星红旗升起。在欧美运动员独霸天下的短跑项目,我们也有了像巩立姣、苏炳添、谢震业这样的领军人物,这是非常可喜的。还有田赛中的男子撑杆跳、跳高、跳远,也都是有机会夺牌的,现在已经不是孤军奋战,我们已经有一批运动员具备高水平。我想,到了2020年东京奥运会,中国田径一定会让大家眼前一亮。”说到这里,不难看出,冯晓东老师对未来中国田径的信心还是很足的。

跨项选才为北京冬奥会加油

随着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闭幕,2022年北京冬奥会已经悄然走进“北京时间”,为了能再一次给世界一个惊喜,冬奥筹备工作早已走在了前面。随着冬奥会的申办成功,越来越多的冬季项目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距离北京冬奥会还有四年时间,跨项选才方式也应运而生。京籍短跑名将张培萌加入中国钢架雪车队,为自己的“双奥人生”书写不平凡。在冯晓东看来,这是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必要过程。“其实现在不仅是田径在跨项选才, 5月初,前全运体操冠军吴迪也去自由式滑雪双板队试训,结合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从运动的规律出发,会有一批运动员有这方面的潜质。加以训练,四年后的北京冬奥会,真会给大家惊喜。这些运动员的跨项,对冬季项目参赛人群是一个很大的人才储备,着眼2022年以后的冬奥会也是很有帮助的。 

冯晓东20多年一直致力于田径的教学研究和大型赛事的裁判工作,执裁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于即将召开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可能所有人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她会继续参加吗?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对于种种猜测,冯晓东给了一个准确的答复,“我一定会努力争取,虽然2022年我快要退休了,作为赛场的裁判机会可能没有了,但我还会用其他的方式参与,比如做一些志愿者的服务工作,我参与过奥运会,知道运动员最需要什么,观众群体需要什么,这是我的优势;在学院的教学上,给予冰雪方向的学生更多的指导,以身作则,带头多参与冰雪运动,做好东道主热情迎嘉宾,用我们的微笑,喜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把最好的一张名片展现给大家。”说道这,冯晓东老师陷入了沉思,或许她在憧憬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一幕幕场景,又或许她在思考如何在课堂上将自己的奥运经验更多的分享给大家。

北京冬奥会离我们越来越近,大家都在行动,从自身出发,用自己的方式助力北京冬奥会!

记者手记

初见冯晓东老师,谦逊的性格、标志性的微笑,一下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和赛场上“铁面无私”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冯晓东认为,这才是最的真自己。采访过程中,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那本她珍藏了10年的《第二十九届田径国家技术官员工作细则》,书很新,没有一点飞边。在闲聊中我得知,这本书也是冯晓东老师参与编写的,奥运会后的10年间的各项国内大赛也会以这本书的内容为蓝本,可以说这是田径的鼻祖级教科书。

5月底,已经进入了各大高校的毕业季。采访结束后,冯晓东老师匆匆和我告别,奔向研究生论文预答辩的现场,参与评审。从奥运会的亲历者再到十年后的高校教师,虽然身份有所改变,但她对奥运精神的追求永远不会变。

责任编辑:张龙  作者:袁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