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里约残奥会于18日落下帷幕,在过去的12天中,中国残奥健儿在赛场上奋勇争先,一场场惊心的比赛,一幕幕感人的瞬间,迸发出体育所激发的人类潜能,传递着非凡的正能量,奏响了挑战命运的最强音。
在“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感召下,残疾人运动员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他们的名字虽不如奥运冠军那么熟悉,甚至十分陌生,但同样值得关注和掌声,也更震撼人们的心灵。
运动点燃希望之光
因为失去了一条半手臂,站在里约残奥会的最高领奖台上,中国游泳选手许庆拿过残奥吉祥物时,需要夹在肩膀和下巴中间。这些简单的动作,外人看来都很费劲,但这位不到24岁的河南小伙,已在四届残奥会中夺得十块金牌,书写了残奥会的一段传奇。
在许庆的右肩后方有一个小小的鲨鱼刺青,一旦跃入水中,他的右半臂就如同螺旋桨一般驱动身体极速前行。赛场英姿的背后,是他经历的无数困难:曾经害怕裸露残肢、学游泳时呛水无数、训练备战日游万米、比赛期间累到半夜抽筋……金牌诚可贵,但游泳带给他直面人生的自信更为难得。
19岁的钱红艳有着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篮球女孩。幼时的她因一场车祸而失去下半身,爷爷将半个篮球套在她的身下,让她能够“走到外边去”。
接触游泳之后,她来到了里约残奥会。虽然遗憾止步预赛,但游泳已经改变了她的生活。“当我还是‘篮球女孩’时,是在仰视世界。后来我装上了假肢,是在164厘米的高度看世界。再后来我开始游泳,参加了残奥会,是站在一个更广阔的地方看世界。”
中国五人制盲人足球队在小组赛连胜西班牙、墨西哥队,在淘汰赛面对巴西和阿根廷也不落下风。这些佩戴眼罩的运动员在场上奔跑、带球、射门,足球是他们黑暗中的阳光。
在中国轮椅击剑队,75岁的教练庄杏娣被队员们亲切地称为“教练奶奶”,她曾经带领栾菊杰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击剑金牌,退休之后,她投身轮椅击剑。过去的13年半,她与残疾人运动员朝夕相处。
残疾人运动员离不开守护他们健康的医疗保障团队。残奥期间,针对残疾人运动员的特定需求,4名来自眼科、内科、骨伤科以及传统针灸按摩的医疗专家来到里约。而这次参赛的中国重残运动员人数增加,也离不开中国快速提升的康复水平。
残奥见证中国残疾人体育发展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这始于八年前北京残奥会的口号,如今在里约又结出丰硕的果实。在博尔特飞驰过的跑道上,在菲尔普斯中流击水的泳池中,来自全世界16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顽强拼搏、奋勇争先。
此次中国残奥代表团由499人组成,其中运动员307人,参加17个大项328个小项的比赛,是我国参加境外举行的残奥会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多、代表团规模最大的一届。最终,中国代表
团获得107枚金牌、239枚奖牌,创造了参加残奥会以来的最好成绩,连续第四届残奥会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双第一”。
中国游泳队教练张鸿鹄参加了七届残奥会,在里约看着弟子们一次次让五星红旗升起,他感慨万千。据他回忆,1992年巴塞罗那残奥会,中国只拿了一块游泳金牌,整个代表团也只有20多人。现在,光中国游泳队就有七八十人,他们在里约泳池共收获37金,是中国代表团名副其实的夺金大户。
中国残疾人游泳队的大放异彩,浓缩了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进步:1984年纽约残奥会盲人选手平亚丽为中国实现金牌“零的突破”,2004年雅典残奥会中国第一次高居金牌榜与奖牌榜头名,如今连续第四次蝉联金牌榜与奖牌榜“双第一”。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残奥会见证了中国社会文明进步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十几二十年前相比,中国残疾人体育的发展、体育对残疾人康复的帮助,已不可同日而语。
体育助推残疾人权益保障
费天明曾夺得伦敦残奥会赛艇混合双人双桨(TA)冠军,这次他和队友收获一枚银牌。在出生时就患有腿部残疾的他说,小时候因为自己残疾,许多人看不起他们家人。“为了给自己争得荣誉,也让家人能抬起头做人,我一直在默默付出。”
2007年,在云南省残联的大力支持下,张鸿鹄发起并成立了全国首家残疾人游泳俱乐部——“云之南”青少年游泳俱乐部,至今已经累计接纳残疾人运动员一百多人。这些运动员大多出自贫寒家庭,他经常自掏腰包免费提供训练。通过训练,一些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获得奖牌,自此有了一条不错的出路。
“当残疾人一无所有来到泳池,通过训练让他们走向赛场,重获生活希望和社会认可,这就是我认为的作为一名教练员所取得的最大成就。”他说。
中国现有8500万残疾人,涉及两亿多家庭人口。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可以帮助残疾人和他们的家庭重燃希望之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支持,中国残疾人竞技体育、健身体育和康复体育正在全面发展。
正如中国残奥代表团团长张海迪所说:“残奥会只是灿烂的瞬间,而残疾人一生都会伴随残疾的痛苦。残奥运动员让更多残疾人看到生活的希望,告诉他们:我能!我一定能!今天我不能,那么我经过了训练,经过了刻苦的锻炼,我一定能!”
残疾人群众体育健身项目也广泛开展起来,轮椅太极拳、盲人象棋、轮椅广播操、轮椅柔力球等,让更多的残疾人从体育中享受到了快乐。在规划兴建全民健身场所设施时,各地也将无障碍设施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中国残联的积极推动下,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支持,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过广大残疾人体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残疾人体育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残疾人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残疾人体育品牌活动渐成规模;残疾人体育重大赛事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