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修补残缺的世界

2016-09-20 09:35 新华社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用爱心修补残缺的世界

新华社里约热内卢9月19日体育专电(记者薛剑英 顾涓 何军)一个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个赞赏的手势,一声声助威的呐喊,一阵阵由衷的喝彩。这就是残奥选手们在里约的收获。

他们的要求不高。他们所求的,只不过是这个世界对他们的了解、包容、尊重和支持。

四年一度的残奥会,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难得的舞台,可以向全世界展示他们的精神,他们的风采,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执著,他们挑战命运不屈不挠的心。

他们的要求也很高。金牌,是他们想要的,为的是赢得对自己努力的认可。他们更加在意的,是想通过他们一次次的比赛,一次次的拼搏,敲开一扇扇心扉,让更多的人愿意走近他们,走进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世界。

和所有残疾人一样,残奥选手的世界也是残缺不全的,他们有的感受不到光明,有的缺少支撑,有的折断了“双翼”,所有人都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但所有人都没有屈服于命运,而是在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我们饱含热泪地看到,他们在比赛中一次次向金牌发起冲击,向自己的最好成绩发起冲击,向自己的极限发起冲击,他们一次次地跌倒,但总能一次次地爬起来,蹒跚着、踉跄着完成又一次的自我挑战。

他们如此地拼命,并不是为了金牌,也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他们希望能够用他们感天动地的奋斗,获得全社会更大的关注,让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这个群体,了解他们,包容他们,尊重他们。

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参加了多届残奥会,获得了多枚金牌,赢得了较高的荣誉,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但是他们仍然没有停止拼搏,因为他们知道,残疾人的群体,还需要更多的关注,残疾人的世界,还需要更多的支持。

我们在为他们鼓掌喝彩、感动流泪的时候,决不能忘记,他们是残疾人群体中意志最坚强、毅力最顽强、斗志最旺盛的战士,只是极少的一部分。而在他们身后,在我们平时不留心、看不到的地方,有一个庞大得多的残疾人群体。那个群体,更需要得到我们的理解、尊重、扶持和帮助。

在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里,残疾人群体不应该是社会的负担和拖累。恰恰相反,残疾人的福祉,他们生活的保障,他们与社会携手前行的权利,应该是整个社会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不能苛求所有残疾人自强、自立,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战士。他们中的许多人,需要我们的帮助,需要我们去充当他们看到光明的眼睛,充当他们身体可以依赖的支撑,充当带着他们飞翔的翅膀。

在社会滚滚向前的大潮中,不应该有一个人掉队;在每一个需要帮助的残疾人身边,都有一个或者多个随时准备伸出自己双臂、献出自己爱心的人,当这些爱心汇聚成流、足够强大的时候,就能够修补残疾人群体残缺的世界。

责任编辑:刘宇坤(QS0006)  作者:薛剑英 顾涓 何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