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现在是90后、95后“小鲜肉”的天下,然而在网球赛场上却是另一番景象。
10月13日,在上海劳力士大师赛男单第三轮的比赛中,1997年出生的亚历山大·兹维列夫7(4)-6/2-6/5-7不敌上届亚军法国名将特松加,止步16强。
在比赛中,面对赛会9号种子,兹维列夫本来有机会赢下比赛。然而,在第三盘4-1取得领先后,这位19岁的少年被对手连追三局,并最终惨遭逆转。
在本届大师赛16强中,6位90后选手在通往8强的道路中仅剩下索克和戈芬两人。就在兹维列夫的比赛结束后,看台上的球迷们也纷纷发出感叹,“还是太年轻!”
状态起伏不定,“小鲜肉”还需沉淀
虽然特松加成名更早、也更为大众所熟知,但在当天的比赛现场,观众们却一边倒的支持拥有高颜值的“小鲜肉”兹维列夫。
这位17岁在汉堡公开赛一战成名的“小鲜肉”一直被认为是明日之星。他不仅成为近5年来取得ATP首胜最年轻球员,也成为打入ATP500赛事四强最年轻球员。
然而,世界排名21位的德国小伙显然还是缺乏大赛经验和良好的心态。在本场比赛中,兹维列夫因不满自己的表现情绪出现波动,并多次怒摔自己的球拍。
这就让人想起了前一天比赛中消极比赛,并辱骂现场观众的克耶高斯。作为ATP历史上首个夺冠的95后球员,克耶高斯在本届大师赛上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第二轮的比赛中,克耶高斯竟然出现了消极比赛的行为。在面对现场观众的嘘声时,他甚至说道:“要不你上场来打?否则赶紧坐下闭嘴好好看你的球。”
同样被外界看好的90后选手还有现世界排名第6的加拿大拉奥尼奇。2014年,初出茅庐的他就成为了首个排名前10的90后男球员。
在本届大师赛上,拉奥尼奇的表现和其他90后们一样都不尽如人意,在1/8决赛中他被另一位90后选手索克淘汰出局。索克与战胜孟菲尔斯的戈芬(孟菲尔斯有伤在身)一起成为八强中的两位90后球员。
90后男球员夺冠率仅为22%
是这届小鲜肉真的不行,还是外界对于年轻人太过苛责?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自今年以来,在所有的90后网球选手中,仅13人次拿到过巡回赛,夺冠率仅为22%。而在历史上,也只有14名90后球员拿到过巡回赛冠军。
在男子网球的TOP10中,仅有拉奥尼奇和奥地利新秀蒂姆这两位小鲜肉。而在Top50中,也只有14名90后选手。
即便是这些排名靠前的90后,他们的状态也并不稳定。大师赛上克耶高斯的消极比赛、兹维列夫的怒摔球拍,都折射出了这些年轻球员不成熟的心态。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60、70甚至80后的球员们。贝克尔17岁时就夺得温网,19岁的桑普拉斯在19岁时也登顶美网。
80后的网球选手的成绩也同样耀眼。20岁的萨芬赢得美网冠军,成为第一个80后大满贯得主。而费德勒、纳达尔以及德约科维奇也都在20岁左右成为大满贯冠军。
“今年主要目标是提高,让自己变得更好。”在新闻发布会上,19岁的兹维列夫仍显青涩。
“Big4”成为最大障碍?
女子网坛早已有科维托娃这样的90后大满贯,而90后的男网选手却依然两手空空。那么,到底是什么阻碍了这批90后选手前进的脚步?
纳达尔曾认为导致年轻球员无法打出好成绩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球场速度比以前慢,这对更有经验的选手有利;二是网坛竞争激烈,年轻人必须在每场比赛中都全力以赴。
球场变慢、场地类型同质化也要求新一代的球员更加全面,但就连费德勒也搞不明白究竟是他们阻碍了年轻人的成长呢,还是因为现代网球已经变得更加依赖体能。
如今的男子网坛已经发展成为技术与经验共存的竞技场,以德约为首的“Big4”长期统治男子网坛,这些年轻网球选手正在他们耀眼光环的阴影下,无法实现突破。
拉奥尼奇认为四巨头的垄断并不是影响年轻一代成长的最主要原因,他认为更多的问题还是出在年轻人自己的心理上。
“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无论是面对德约科维奇、纳达尔这样的顶尖球员,还是面对费雷尔、伯蒂奇,我们都缺少足够的信心去赢得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