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没有阿联压阵,还是在赛前,没有球迷会想到广东男篮会以一场35分、创造球队CBA输分纪录的方式倒在了山西男篮脚下。但是随着主裁判的一声哨响,冰冷的一幕还是残酷地出现在了球迷面前。而上一次创造34分的输球纪录还是在95-96赛季(当时采用上下半场而不是四节比赛),遥远的回忆、痛苦的现状不仅令人疑惑--昔日CBA的巨无霸广东男篮,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原因说难,倒也不难。对比上赛季和本赛季的广东阵容,球队最大的变化就是阿联。在经过了一个输了比赛、但赢了个人数据的奥运周期后,阿联重新获得了前往NBA打球的机会,而在他确定离开之后,广东男篮实际上已经开始了一段早应开始,但却始终脚步迟缓的革新。杨金蒙、赵天熠、赵睿等年轻球员开始获得出场机会,而朱芳雨、陈江华开始逐渐淡出主力阵容,只是相比正常的新老交替,广东男篮的变革更像是不得已而为之--王仕鹏和朱芳雨上赛季仍然在球队扮演重要角色,高尚则在板凳上彻底蹉跎,而以任俊威为代表的大批青训人才则已转至联赛他队,由此造成的结果,便是在仓促变革之中造成了球队战术体系的断层。今日一战,赵睿、杨金蒙虽有亮眼表现但终究经验匮乏无法融入全队,朱芳雨、陈江华则有心无力全场一分未得,加上外援本身得分能力不强,战术混乱的广东遭遇惨败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还要说说外援。阿联不在,广东本应该选择一名在当打之年,能够在内线适度撑起大梁的球员,但是他们最终选择了即将年满36岁、名气甚于实力的布泽尔,这就让他们尝到了苦果。今日的布泽尔早非昔日一手断送火箭季后赛之旅的强力内线,身体素质的衰退让他在场上更多地扮演着一个配角的角色。尽管一手漂亮的中投仍在,但是只在外线出手的他如何撑起内线一片天空?内线空虚,加上外线斯隆又从来不是一个砍分高手,广东只能通过个人的零敲碎打得分,这如何是取胜之道?看着山西的富兰克林大杀四方,杜锋心里是否无奈?
但最大的问题还是要归咎于阿联的缺阵。虽然没能在NBA某得一席之地,但是在CBA赛场上,阿联对于广东男篮而言依然是大腿般的存在,他内外兼修的进攻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吸引对手的防守,大范围的协防又能够让队友免除后顾之忧,可以说阿联一人撑起了广东大部分的战术体系。有了阿联的存在,广东男篮便有了主心骨,没了他球队则是一盘散沙。今日一战,广东男篮攻无强点,防无支柱,将阿联缺阵的漏洞暴露无遗。某种意义上说,在球队客观实力不佳、又缺少领军人物凝聚人心的情况下,阿联才是广东男篮目前唯一的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