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道女队奥运阵容难产 实力下滑难比温哥华巅峰

2018-01-02 09:32 腾讯体育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短道女队奥运阵容难产 实力下滑难比温哥华巅峰

还有不到40天的时间,平昌就将开启大幕。短道全锦赛结束后,李琰走到前台,谈及了外界最关注的话题:出征名单。当然,全锦赛关乎的是备战平昌的大名单,跟出征平昌,还是两码事。即使如此,李琰的话语还是道出了如今短道队女队的不如从前的事实。

从2002年中国首枚冬奥金牌入账起,短道速滑为中国在之后贡献的每一枚金牌都来自于女队。换言之,女队之于中国冬奥代表团,就是金牌的绝对保证和担当。从大杨扬到王濛到周洋,历届冬奥会都时势造英雄,有能在中国体坛写下绝对一笔的关键人物。也正是她们的存在,才让短道队成为金牌之师,长久不衰。

而如今,风云变幻中,女队的绝对实力难与温哥华时的绝对巅峰相媲美,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当下让主教练李琰头疼的是,谁能站在周洋和范可新身后,为39天之后的平昌并肩作战?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作为已经参加过两届冬奥会的周洋和索契饮恨的范可新是女队绝对核心,不出意外,两人将携手并肩出战平昌。毕竟,论大赛经验,论绝对实力,范可新和周洋要高出其他队员一筹。

谁能站在范可新和周洋身后,在平昌捍卫中国短道队的无限荣光呢?谁能挺身而出,成为接力队李琰最信任的队员,在关键时刻杀出重围,给死敌韩国队致命一击?是全锦赛主动要求出战的曲春雨?还是同为世锦赛接力冠军的林悦?亦或是“小不点”李靳宇?毕竟,臧一泽在分站赛的意外受伤,让李琰在排兵布阵上少了一枚得力的棋子可选,让阵容的出炉不得不面临难产的尴尬。

如今的中韩女队实力对比跟温哥华周期时相比截然相反。2010年的温哥华,中国靠王濛和周洋双核打天下,得力的队友张会和孙琳琳通力合作,帮中国女队实现全部包揽金牌的壮志。那时,韩国队灰头土脸,铩羽而归,因为他们队伍中也只有一个还不算顶尖级的赵海丽,想一人跟中国队抗衡,实力差距显而易见。而如今,韩国短道的女队双核有崔敏静和沈石溪,俩人从世界杯开始就雄心勃勃,显出一副舍我其谁的霸气,甚至不惜内斗来抢的金牌为自己加码。而反观中国队,也只有范可新和还没有恢复到巅峰时的周洋。

在冬奥首金大杨扬状态巅峰时,有小杨阳,王春露,孙丹丹在其身后。盐湖城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背后,不止是大杨扬一人的勇猛,如果没有姐妹三人甘于为杨扬做人梯助其夺冠的战术配合,也许中国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还要再等时日。如此重量级的队友跟杨扬一道,缔造了中国女队的辉煌。

而如今,女队的整体实力不如温哥华也是不争的事实。从索契之后着力培养的年轻队员尽管也经历了世锦赛,世界杯等多项大赛的历练,但成长和进步的速度跟沈石溪和崔敏静相比,还是略有差距。但到了这个关口,全队的重点就是如何能在最后备战的周期,咬紧牙关,让自己的实力更强,速度更快,战术配合更流畅,毕竟赛场上风云莫测,谁都无法预料场上的局面。

回想索契,李坚柔在500米的夺冠被很多人看做是戏剧性的,运气成分更多。但若没有她前期长久的隐忍和坚持,又何来命运的女神会垂青于她?运气这个东西,也要是有实力去抓住它才能奏效。因此,现在的女队,要做的就是不灰心,不气馁,不到最后时刻,决不放弃。在转战上海备战的最后关头,咬紧牙关,相信队伍的底蕴在,实力就在。

责任编辑:黄业(QS0001)  作者:子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