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向平昌】温哥华铭记 中国辉煌

2018-01-30 15:52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 北京晚报   记者 孔宁  

第21届冬奥会

举办时间:2010年2月12日至2月28日

举办地点:加拿大温哥华

代表团数:82个

比赛项目:86项

参赛人数:2566人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是中国体育冬奥会史上的一次爆发,夺得5金2银4铜的成绩,这让中国代表团首次跻身金牌榜十强。中国短道速滑队夺取全部女子4枚金牌,申雪/赵宏博获得中国首枚花样滑冰冬奥会金牌,这也是亚洲人首枚双人滑冬奥会金牌,可以说温哥华冬奥会是中国冰雪军团的巅峰之作。

温哥华冬奥会设置了7个大项、15个分项、86个小项,是当时历届冬奥会设项最多的一次。比赛共在3个地方举行,分别是温哥华、小城里士满和距温哥华120公里以外的惠斯勒雪山、距温哥华30公里以外的塞普里斯雪山。本届冬奥会有约5500名运动员和官员参赛,温哥华冬奥会识别物特别明显,首先会徽的主体为五块矩形组成的张开双臂的抽象人形,下方是“温哥华2010”字样和奥运五环。主体形象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加拿大北部地区土著民族因纽特人的巨型石刻,这些被雕刻并叠放成人形的巨石常被用做路标和纪念物。人形主体形象被命名为伊拉纳克,在因纽特语中意为“朋友”。

伊拉纳克的头部为绿色,双臂为深蓝色,躯干为天蓝色,双腿分别为红色和金色,绿色、深蓝与天蓝代表温哥华沿海地区的森林、山区与群岛,红色是加拿大国家标志枫叶的颜色,金色代表温哥华的夕阳胜景,这五种颜色也与奥运五环的颜色相同,整个人形体现了“友谊、热情、力量、视野和团队精神”。

其次是温哥华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它们是根据温哥华所在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神话传说所创作的3个卡通形象。米加的形象来自逆戟鲸与白灵熊,来自于北太平洋印第安人的民间传说,在故事情节中它喜欢冲浪,因此爱屋及乌地喜欢上了滑雪;魁特奇是一只北美大脚野人,这是北美西北山区传说中的怪兽,它因为爱好冰球而与米加结伴踏上了前往温哥华的旅程;冬残奥会的吉祥物是名叫苏米的精灵,它被设定为一个动物守护神,有着雷鸟之翼与黑熊之足,头上戴着的帽子形象也来自于逆戟鲸,它展开双翼带着米加和魁特奇到达温哥华。

温哥华的中国记忆,值得国人铭记。第一段记忆是开幕式韩晓鹏引领“中国红”进场,温哥华冬奥会开幕式现场,2006年都灵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冠军韩晓鹏引领中国体育代表团进场,中国代表团成员身着红白相间队服,让体育场瞬间变成一片红色的海洋,让中国代表团显得格外耀眼。

第二段记忆来自王濛和中国短道速滑队,温哥华是短道速滑名将王濛的巅峰之战,女子500米世界纪录在她那里完全不是问题,一个赛季就能连破世界纪录,而且都是一骑绝尘,“濛旋风”让“濛纪录”彪炳冬奥会史册。女子500米一骑绝尘让人见识了她的超群实力、女子1000米带病拼尽全力而夺冠彰显了坚强的意志、女子3000米接力失而复得,宣告“濛时代”的到来,她也成为冬奥会历史上中国第一个“三冠王”。而且,王濛跪谢恩师李琰的场面成为经典。另外,当时还不到19岁的小将周洋以精彩绝伦的外道超越,从欧美和韩国高手中突围,一举夺取女子1500米金牌,打破了韩国选手对该项目金牌的垄断,成为历史上第一位20周岁前问鼎冬奥会的中国选手。主帅李琰麾下的中国冰刀队居然拿下冬奥会短道速滑所有女子4枚金牌,拼得半壁江山,打破了短道速滑霸主韩国队的统治。

第三段记忆是世锦赛冠军中国女子冰壶队在重压之下收获一枚铜牌,这是中国冬季项目在冬奥会历史上的首枚团体奖牌。奖牌的背后是她们付出的汗水和努力。在战胜瑞典队的一瞬间,四位姑娘泪水涌动,让国人永远记住了中国女子冰壶队。

第四段记忆充满了温情和感动,主角就是为中国代表团夺得本届冬奥会首金的花样滑冰名将申雪和赵宏博,这对冰上伉俪不负众望,以216.57分的总分如愿夺得金牌,创造了国际滑联新的双人滑总分纪录,这也是中国花样滑冰第一枚冬奥会金牌,另一对中国组合庞清/佟健夺得银牌,使中国选手首次包揽冬奥会同一项目冠亚军,两人深情相拥成为永恒的经典。可以说,温哥华记载了中国冰雪人冬奥会历史上的光辉岁月。

责任编辑:戚连民(QE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