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滑跳跃判罚尺度不一引争议 部分选手“偷周”获利

2018-03-26 09:24 腾讯体育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花滑跳跃判罚尺度不一引争议 部分选手“偷周”获利

近日,2018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男子单人滑比赛结束。最后一组的巅峰对决远没有预料中精彩,前五位出场的选手均出现多次严重失误,最终美国选手陈巍凭借六个四周的稳定高难度发挥夺得冠军。

本次世锦赛是平昌奥运周期最后一次大赛。平昌周期以来,男子单人滑开启前所未有的难度竞赛,多位一流选手相继掌握了勾手、后内点冰、后外四周等高难四周跳,越来越高的难度构成对选手的竞技状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世锦赛最后一组选手噩梦般连续跌倒的表现,也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与此同时,随着选手们难度的提升,一些技术评判中的问题也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讨论最多的,应当就是围绕跳跃周数展开的问题。相关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探讨。

跳跃是否足周判罚尺度不统一 金博洋世锦赛被判引争议

首先,是技术专家对于跳跃足周与否的判罚尺度统一性的问题。平昌周期,为了追赶难度潮流,一些跳跃高远度不那么突出的选手,也在节目中纳入了多种高难度的四周跳,作为自己的“常规武器”,随之而来的是周数不足的问题开始更频繁地出现。

按照规则规定,如果落冰的刹那距离应完成的转体周数差距在90度以上、180度以下,技术专家要认定为“周数不足”,标小于号(<)符号,动作基础分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打相应的折扣;如果落冰的刹那距离应完成的转体周数差距在180度以上,技术专家要给予降组的判罚,标两个小于号(<<)符号,动作基础分直接按照少一周的跳跃难度基础分计算。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起跳、落冰都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在执行过程中,即使有明确度数的规则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仍需要技术专家进行主观判断,所以技术专家的尺度把握对比赛的结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本次世锦赛中,技术专家就出现了一些前后判罚尺度不一致的情况。比如短节目中,中国选手金博洋的后外点冰四周跳,技术专家给出了

不过同场竞技的其它选手也出现了与金博洋相似的问题,甚至欠缺的周数更多!技术专家却没有做出相应的判罚,导致最终相应动作的最终得分出现明显差距。这是本周期多次比赛中类似问题的一个缩影。

跳跃前过多转体是否算周数?动作不规范选手“获利”

其次,是裁判对于起跳不规范的GOE评判问题,这也是伴随着高难四周跳逐渐普及而浮出水面的一个问题。例如勾手四周和后内点冰四周跳,基础分非常可观,能够充分拉开分数与选手的档次。

但在实际完成中,一些选手完成类似的高难四周时,点冰足离开冰面非常晚,在冰刀完全腾空之前,已经有了超过半圈、甚至接近四分之三周的转体,这样的情况被冰迷们戏称为“偷周”。

日本选手宇野昌磨的后内点冰四周,俄罗斯新秀阿里耶夫的勾手四周跳,都存在类似的争议问题。

与落冰存周问题不同,现行的规则体系对于起跳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文字中只有相对宽泛、模糊的描述,规定如果没有常速肉眼可见的超过180度的提前转体,则不能判罚跳跃周数不足,技术专家不能因此进行标小于号(<)等符号。这也是由于冰这一介质存在自身特殊性,任何跳跃、特别是非点冰类跳跃,在完全冰刀离开冰面之前都会已经完成一定的转体。

在以往以三周跳为主的难度构成下,起跳不规范的问题一是并不十分突出,二是对跳跃完成的辅助作用有限,因而规则相对宽松可以理解。但目前的技术发展、尤其男单领域的跳跃潮流,早已使现实局面发生了明显不同。

此外,即使在现行的宽松体系下,理论上裁判仍然需对不规范的起跳进行GOE减分。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多种加减分因素可相互抵消,加之GOE分档较为有限,因而这一扣分细则规定接近名存实亡,没有起到应有的震慑与引导作用,不规范的起跳获得的GOE加分常与规范选手几乎没有区别,这对于具备更强能力、更规范技术的选手实际上是不公平的。

总结以上两方面问题可知,目前伴随竞技新局面的出现,规则的进一步改革已十分必要,尤其起跳规范性的修改应该提上日程。可行的思路可以有两个不同的走向:一是同落冰度数一样明确地设立边界区间,这就需要国际滑联根据各种跳跃的不同属性,对通常选手完全离开冰面时的转体度数进行大数据分析,之后给出符合大多数选手利益的合理临界点,超过临界点则由技术专家进行标符号判罚,类似存周的一个或两个小于号,基础分值打相应折扣;第二种思路是仍然在GOE层面进行处罚,但需与错误用刃一样严格,由技术专家给出判罚提示,裁判必须扣减相应GOE。当然,两种思路也可相互结合,这才能更好的体现比赛的公平性。

总体而言,回顾历年的修改过程,国际滑联对规则的调整是较为及时的。笔者认为,针对高难度四周跳,较为合理的规则导向应当是“高风险、高收益”:选手若能力强、规范完成、且具备一定稳定性,应当收获可观的四周基础分与执行加分;但如果不能规范、干净的完成,该跳跃的收益不应该超过中规中矩完成的同类三周跳。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选手技术能力的差距,也能引导选手做出慎重选择,避免出现明知大概率失败但仍然使用、只因收益“稳赚不赔”的情况。如果仅针对四周跳的基础分在不同奥运周期中来回提升或降低,如“拉抽屉”一般制定规则,其最终效果可能并不尽如人意。

责任编辑:黄业(QS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