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份由众多资深冰雪专家经多方位考量和权衡评选出的2018年冬奥会中国运动员传播影响力榜单时,不难想从上榜的30位运动员的性别比例中窥探一二,看看当下的冰雪运动顶尖运动员男女比例。
果然,结果不出所料,如中国体育的大趋势阴盛阳衰一般,男选手有13位选手上榜,占据上榜人数的43%,而女选手数量以17位略微领先于男选手入选比例。单看这份榜单,并非能断言中国冰雪项目就一定存在着阴盛阳衰的现象,毕竟这是15个小项目的综合考量,看重的是在平昌周期表现突出的各冰雪项目的运动员的实力发挥,但又经历了一个四年的周期,男女选手在比例上的变化也有些轨迹和规律可循。
从榜单入选的30位选手中先看最顶尖级的TOP10较量,男女55平分秋色,数量上打平,但从排位的序位看,男选手排位相对较高,前五位占据三席,这打破了过往女选手垄断金牌因而成为红人的习惯现象。
想想从盐湖城冬奥会开始,都灵,温哥华,索契的首金除了温哥华首金是申雪/赵宏博的花滑双人,其余的首金都是女将揽下。那时,冬雪项目延续着中国体育历来男女比例略失衡,也就是阴盛阳衰的事实。
中国体育的很多项目中,大多都有一个不成规律的规律,那就是女选手先实现突破,男队开始苦苦追赶,有的能实现超越,有的能营造并驾齐驱的现状。比如短道队,比如空中技巧队,比如男子冰壶队等等。
平昌冬奥会,是中国男选手第一次在冬奥会为中国军团摘得创历史地首金,而且还是本次平昌中国军团的唯一的金牌,某种意义上讲,武大靖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给中国冬雪男选手争了一口气。
而在普及程度相对较高,影响传播相对较广的项目中,短道速滑队在过往是阴盛阳衰的典型。但也就是在平昌,这一现象被完全打破,颗粒无收的女队从2002年开始第一次没有拿到金牌。最大,也是唯一的收获就是17岁的小将李靳宇。男队方面,武大靖的一骑绝尘,男子接力的创历史的银牌都为男队改写了阴盛阳衰的局面。当今男队已从当年的陪衬,绿叶成为了撑起短道队的一股洪流。
而在其他项目上,花滑项目由于金博洋的崛起,也一改男队从来都是世界强敌陪衬的现状,让男子项目似乎比目前的女队更有再突破一步的希望。
纵观这位榜单,可以大胆地做个设想,如果男子冰壶队出现在了平昌,如果张义威这位单板大咖预赛中没有出现失误,如果男子单人滑的闫涵在过去一年没有经历那么多的坎坷和伤病,至少这三位(三队)在冰雪项目中还有一定知名度的男选手可能还是会出现在TOP3,这样的话,男女选手的数量比例将会被进一步缩小,甚至出现反转。
四年之后呢?男女选手的比例在北京冬奥会上又是否会出现怎样让人惊讶或惊喜的变化么?当然,我们最愿意看到的局面就是男女选手并驾齐驱,书写中国冰雪梦的又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