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国体坛劳模 书写体育传奇

2018-05-01 10:19 人民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致敬,体坛劳模!

在赛场、在训练场、在创造纪录的路上……在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里,很多体育人依然奋战在各自的岗位上。

说起体育界的劳动模范,不同年代的体育迷或许会给出不一样的答案。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劳模的标准和价值却始终如一。不论星光熠熠还是少有人知,不论功成名就还是桃李满天,体坛劳模凭借着几十年如一日的训练、工作,为国家争荣誉,为自己赢赞誉。

1这些人曾经荣获劳模

梳理历年劳动模范的名册,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名字。

体育人被纳入劳模范畴,可追溯到50多年前。1960年,中国召开“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对数千名相关人士进行表彰。在这个有“文教群英会”之称的名单中,就包含了数名体育界人士。

来自辽宁的史占春是当年受到嘉奖的体育界劳模之一。1960年,作为中国登山队首任队长的他,率领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从北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自此,中国登山队跨入了世界强队的行列。

著名中医骨伤科专家和武术家郑怀贤,也是当年的与会者之一。也正是在1960年,有“武医宗师”之称的郑怀贤创办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保健系,成为中国运动医学系统研究的发轫之举。

尽管姓名可查,但当年很多体育先进工作者的经历与故事已无迹可寻。或许,其中的很多人并不像史占春和郑怀贤那样赫赫有名。但无论如何,在新中国体育由弱到强的艰难登峰过程中,他们都曾奉献自己的青春与力量。

从1989年开始,中国劳模评选纳入正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基本上每5年表彰一次,每次表彰3000人左右,其中就有体育工作者的身影。

据记者统计,从1989年到2015年的6次评选,平均每次都有约20名体育工作者入选。3年前的评选中,短道速滑名将李坚柔、女排功勋球员魏秋月、“跳水皇后”吴敏霞、江苏男篮教练胡雪峰等体育界人士榜上有名。

事实上,体育明星能否评选劳模曾一度引发争议,而“破冰者”正是现任中国篮协主席姚明。2005年,还在美国休斯敦火箭队打球的姚明入选全国先进工作者,引来不少质疑。对此,主办方表示,姚明曾代表国家参加过奥运会、世锦赛、亚运会和亚锦赛,为祖国争得了荣誉,符合评选条件。

体育明星的入选,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传统的劳模概念,体育作为一种职业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也得到了广泛认可。与此同时,劳动模范与先进工作者的称号,开始让公众更多地关注运动员与教练在赛场之外的汗水和故事。作为体育精神和国家荣誉的代表,体育明星的影响力逐渐超越体育项目本身,获得了凝聚与激励人心的价值。

2这种人才能当选劳模

要想当上劳模,并非易事。对体育界人士来说,成绩自然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奥运冠军与奖牌往往可以成为入选劳模的加分项。在评选周期内拿到奥运金牌的运动员,更容易出现在名单之中。当然,作为具有示范意义和引领作用的劳模,人们更看重其成绩背后的故事以及向社会传递的正能量。

盘点近30年来的体坛劳模,就像是在见证中国体育的传承与成长。柔道的高凤莲、冼东妹;跳水的徐艳梅、高敏、熊倪、田亮、劳丽诗;田径的王秀婷、刘晓梅、刘翔;短道速滑的杨扬、周洋、王濛……体育的价值、劳模的意义,就在于凭借超越自我的力量推动体育运动的普及、激励一代又一代国人。

事实上,体育界的劳模不仅有登上领奖台的体育明星。梳理劳模名单可以发现,非竞技项目的运动员以及教练员同样是表彰对象。

比如,1989年时任江苏省体委副主任的老女排队长张晋芳,曾率领中国女足夺得世界杯亚军的女足教练马元安,培养出申雪/赵宏博、庞清/佟健等世界冠军的前国家花滑队总教练姚滨,带领北京男篮4年间三夺CBA联赛冠军的闵鹿蕾,登山运动员边巴扎西、次仁多吉等,都曾在不同时期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关于体坛劳模,也有一些有趣的数据。比如,有两人曾两次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殊荣。一位是中国射击队“老枪”王义夫。1995年,身为运动员的他首次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10年后,升任国家射击队总教练的王义夫再次获此殊荣。另一位则是女排教练王宝泉,率领天津女排创造十年九冠历史的他,曾在2005年和2010年“卫冕”先进工作者。让人看到了中国体育人对事业任劳任怨的坚守与热爱。

如今,两名功勋教练都已功成身退,但他们的“遗产”,依旧在中国体育的舞台上发光发热。中国女排“超新星”李盈莹,9岁时便被王宝泉相中,被带到天津队训练。而今,李盈莹先是率领天津女排夺得联赛冠军,又在千呼万唤中入选国家队大名单,离不开王宝泉的伯乐之恩。

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默默无闻、坚持工作的基层体育人成为劳模。他们当中,既有普通的学校体育老师、坚持体育梦想的残疾人运动员,也有相信山在那头的少数民族登山者——他们是体育价值最生动的诠释者。

在今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中,就有这样一名普普通通的体育人——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练员张杰。曾是国家短道速滑队队员的张杰,因伤退役后赴日本学习、生活。4年前,她回到家乡,利用多年学习的运动康复技能,在特教学校里成立了短道速滑队,不拿一分钱地当公益教练。面对患有唐氏综合征以及存在精神等障碍的孩子,张杰用爱心和耐心帮助他们康复、训练,不到3年就带出了3名特奥会冠军。

基层体育工作者受到更多的关注和肯定,显示出体育价值的丰富和充实。体育不只是为祖国夺金牌,更是为了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体坛劳模构成的变化,也在印证和反映着这样的变化。

3这样的人才堪称劳模

不久前卸任国际奥委会委员的杨扬,如今的身份是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从短道速滑赛场退役后,杨扬“退役不退场”,在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滑联等国际体育组织积累了近20年的工作经历,以开朗的性格和出众的工作能力,快速融入国际体育的核心层。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她还出现在了两会委员通道上。昔日的体坛劳模,如今依然是兢兢业业的体育管理者。

走上管理岗位,是不少劳模运动员退役后的选择。孙晋芳、邓亚萍、熊倪、葛菲等前世界冠军,如今均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男篮国手朱芳雨,退役后选择留在广东男篮担任总经理,承担起重振“华南虎”的重任。更多的劳模还在继续任教,或在退役后走上教练、教师岗位,为中国体育培养更多人才。昔日女足名将孙雯,目前担任中国足协女足青训部部长兼女足青训总监,曾经的铿锵玫瑰,如今已是培养花朵的“园丁”。

当然,依旧有很多体坛劳模活跃在赛场上。新一期中国短道速滑队日前公布名单,老将周洋入选第3组,这意味着她除了要进行短道速滑训练和比赛外,还要兼项参加速度滑冰比赛。8年前就已是先进工作者的短道速滑队“大姐大”,27岁的周洋在新周期内将承担更多传帮带的任务。

其实,对体育人来说,劳模的称号虽是追求,但并非衡量成败的唯一标准。在赛场上和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体育人,早已成为人们心中的劳模。谈起当代的体坛劳模,孙杨、郎平、林丹等体育明星,都是热门人选。

1981年,中国女排战胜日本女排夺得世界冠军,“女排精神”的呼喊第一次响彻中国。回顾当时的场景时,郎平说,“80年代初,人们朴实简单。工作,要争取当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大家就是一个劲地把工作做好”。

也许正是怀揣着这种朴素的情感,让郎平始终没有离开女排的赛场。不久前公布的国家队名单中,手术后回归的郎平再次坐上主教练岗位。不久后,新一届中国女排将在女排国家联赛中亮相,而郎平,这位中国女排的劳模,将继续书写自己的传奇。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  作者:本报记者 刘 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