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利转化动力 国羽小将需要成长

2018-05-30 14:04 中国体育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失利转化动力 国羽小将需要成长

上周落幕的汤尤杯上,虽然中国羽毛球男队夺得阔别6年的汤姆斯杯,但女队丢掉了尤伯杯,34年来第一次无缘尤杯决赛的尴尬,不可能被掩盖。不过,年轻小将们经过失利历练,会迅速成长,变得更加强大,相信中国羽毛球队女队重回巅峰的日子不会太遥远。

自1984年中国女羽首次出战尤伯杯,14次捧杯,2012、2014、2016实现了尤杯的三连冠,此次国羽姑娘们希望向四连冠发起冲击,却意外首次止步半决赛。

本次出战,中国女队几乎派出了一支全年轻阵容,女单成为中国队在本届尤伯杯上的软肋,从小组赛到1/4决赛再到半决赛,中国队输掉的7场比赛全部来自于单打,而4位女单选手全部输球,暴露出各自的问题。

一单陈雨菲年仅20岁,虽然世界排名第五,但至今在世界羽联巡回赛中还没有冠军入账,差距就是在关键时刻的得分手段不够,这个弱点在团体赛中更容易放大;年龄更小的高昉洁身高臂长,进攻有威胁,但在小球处理和战术执行上有欠缺;21岁的何冰娇在赛前训练中脚踝受伤,影响了战斗力;27岁的老将李雪芮复出才一个多月,能力和体能与巅峰期差距不小。

输掉的比赛,女单年轻选手多是三局输球,说明年轻队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她们平时训练的水平都打出来了,但在临场遇到困难时还不能找到解决办法。”国羽单打组主教练夏煊泽指出。另外,由于这些年轻选手多是第一次征战尤伯杯,大赛经验的匮乏,导致她们在比赛中抗干扰和抗压能力不足。

曾令人引以为傲的国羽女单,近年来已逐渐成为软肋。后备人才匮乏,人才断档是重要原因。1998年出生的小将第一次参加尤伯杯就要挑大梁,只因为队伍中实在没有可用人选。从2008年到2015年期间的8届世青赛,中国选手一直与女单冠军无缘,直到前年才由陈雨菲重新夺冠。如今在世界排名前20的选手中,国羽和泰国各有3人,日本已多达6人。

痛失尤伯杯是国羽在为后备力量不足买单,其实早在里约奥运周期就逐渐体现出来。因此,中国羽协和中国羽毛球队近来已经开始重视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和青训体系的建立,且已初见成效:在今年4月初举行的印尼青少年大奖赛,国羽青年军在参加的U19年龄段的5个单项比赛中夺得女单、男双、女双和混双四个项目的冠亚军。其中,王祉怡、周萌、魏雅欣和杨睿雯包揽女单四强,2000年出生的王祉怡夺冠。而王祉怡在今年参加的荷兰大奖赛,印尼青少年赛、马来西亚挑战赛、泰国青少年赛,全部夺得女单冠军。

同时,尽管无缘尤伯杯半决赛,但中国女队并非没有亮点。同样年轻的女双承受住考验,实现本届尤伯杯100%胜率,“在经历了大赛的磨炼后,三对组合都收获了信心。”国羽毛双打组主教练张军表示。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