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跨项 冬奥会选手夏训忙

2018-07-27 09:00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跨界跨项 冬奥会选手夏训忙

当下正值三伏天,气温很高。记者日前探访了我国两支冬奥项目运动队的训练情况,第一站便是位于北京五彩城购物中心的国家雪橇队出发爬冰训练基地。

上了中心的四楼,眼前是一块人工浇筑的冰场,远远地便看见,雪橇队的运动员正在训练。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说,运动员们正在练习出发爬冰练习。在一个用不锈钢焊制的模拟雪橇比赛的出发台上,运动员轮流进行操练。

边看训练边听雪橇队副领队于果介绍情况。这些运动员都是半路转行,原来从事的是投掷、水上项目等力量型项目,正所谓跨界跨项选手。

于果说,雪橇队早在2015年开始建队,第一期有11名队员。今年5月,在西安集结了全国各地选派的98名运动员,然后通过教练团队选拔,留下20人。现在共有31人组成国家集训队,男女队员比例基本平衡。

说到跨界跨项选拔人才,于果认为该手段很有意义。像雪橇项目,要求运动员上肢力量和爆发力强一些,而我国不乏与之契合的比如皮划艇、田径、举重、摔跤的运动员。从他们中间选材,事半功倍。国外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从几名外教反馈的情况看,这些运动员由于有良好的基础素质,专项训练水平提高挺快。

从国外训练雪橇运动员的经验看,达到高水平竞技水准需要6至8年的时间,这给大部分国家集训队的队员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不过值得欣喜的是,最早转行的一些选手,在参加的国际比赛中表现不错,比如18岁的女选手胡慧兰,在去年的青年世界杯比赛中获得第11名。

走出冰场,记者又来到位于北京体育大学田径场的国家越野滑雪队的训练场。这里和雪橇队的训练环境相比,真是冰火两重天。烈日下,运动员正在跑圈。记者了解到,当天上午是例行的体能训练,每组15分钟,大概要跑3000米,一共3组;下午还要进行力量训练。

指导运动员训练的是曾经在世锦赛、世界杯短道速滑比赛中斩获金牌的孔雪,这让记者有些吃惊,难道除了运动员,教练也属于跨界跨项?孔雪解释说,越野滑雪的转弯技术与短道速滑相近,这项技术掌握好了,有利于越野滑雪成绩的提高。

据孔雪介绍,经过两次试训选拔,从全国各个项目的125名运动员中选拔了15人,组成现在的国家集训队,其中女运动员4人。这些运动员也是优秀的跨界跨项人才,有些人接触过滑雪。越野滑雪对运动员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既要严格抠技术环节,又要进行严酷的大运动量体能训练。从目前的情况看,训练效果令人满意。前一段时间,集训队进行了长达135天的集训,损耗雪板50多副、雪鞋50多双、雪杖60多副、固定器100多副、手套100多副,可见训练之艰苦。

责任编辑:袁帅(QN0015)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