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文化视域下研究生教体结合育人路径研究

2018-12-13 09:45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摘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背景下,将传统体育文化与育人相结合,培养具有强健体魄、高尚情操、全面素养的社会主义新型研究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研究生体育教学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研究生在体育学习中的问题,强调传统体育文化育人的必要性,构建合理路径以达成对研究生体育教育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生教体结合;育人路径

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了发展新时代文化的基底,而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提倡的“和谐自然”、“天人合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文武双全”等价值理念在新时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自由和谐、公正诚信、爱国等理念相吻合。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深化改革、系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传统体育文化和育人融合发展的重要性,以传统体育文化辅助研究生体育学习和训练,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效果。所以新时期的教学活动中,要正确认识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将传统体育文化与育人效果相结合,争取构建完善的体育教体结合育人路径,有效辅助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1.研究生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现状分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承至今仍保留了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十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在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对于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调查研究发现,我国高校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相关活动的内容形式较为丰富,也备受学生喜爱,但与传统体育文化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较少,对于传统体育文化中的育人功能认识也不足。研究生作为高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需拥有强健的体魄,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为以后的社会工作提供良好的身体和素养支持。在研究生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部分高校虽逐步重视体育课程中的文化培养,但依然存在明显问题,没有将传统体育文化育人的效果充分展现。

1.1体育教学活动形式单一

在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只沿用了现代体育的教学模式,缺少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和弘扬,片面追求体育技能技术,忽视传统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体育课程结合传统体育文化不仅可以改善研究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提升研究生的心理素质,培育民族精神,达到身心健康的共同发展,只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优势没有被挖掘出来,使传统体育文化中所包含的修身、休闲、和谐的体育精神变得越来越模糊,加上现代竞技体育对成绩的过分追求,对物质回报的利益欲望追求,大大降低了传统体育文化的育人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等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1.2体育教学活动忽视文化教育

在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解体育运动技能和体育知识,相对忽视体育文化教育,无法发挥出体育教学的人文性特征,难以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利于人才培养工作的稳步推进。体育文化教育是传承传统体育文化的关键,仅仅在技术教学上培养学生体育素养,并不能体现出传统体育文化对研究生的育人作用。虽然体育文化离不开运动技术,但文化又为技术指引方向,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结合才能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如果体育教学活动中文化深度不足,那么简单的运动技术并不能从学生心理和精神上对其进行教育和影响,那样就达不到体育育人的效果。当然,体育文化也不是单纯的讲述理论,没有实际应用的理论不足以称之为文化。

1.3体育教学活动以现代体育运动为主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文化有着显著差异,体育活动的形式也因文化不同发展得各具特色。现代化高校中的体育教育模式沿用西方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多以足球、篮球、羽毛球等现代体育运动为教学内容,其注重技术教学缺乏本民族所拥有的文化底蕴,不利于在体育教育教学中育人。体育教学活动与地方文化的融合发展不深入,导致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学生一般难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运动的学习活动中,并且实际运动效果和学习效果也不够理想,无法与研究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培养目的相适应。

2.传统体育文化在研究生体育教育中的必要性

在体育教育中有意识地融入传统体育文化教育内容,对于培养学生们的文化素养,提高人文精神境界是很有帮助的。在研究生阶段的体育教育不仅仅是培养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而是培养一名文武双全的高层次人才,如果只是单纯地技能习得,那只能造就优秀的比赛机器。通过体育课程融合渗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能够使学生们加深对体育精神和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使得传统体育文化能够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得到弘扬和传承发展,更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的新时期人才。

在体育教育中有意识地融入传统体育文化教育内容,可以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例如跑步、跳高跳远、投掷运动本是枯燥无味的技能训练和身体极限的超越,没有文化知识融入的前提下,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将传统体育文化加入到体育教育教学之中,可以促进高校现有的体育教育模式改革,丰富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还可以激起学生运动的热情,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体育教育中有意识地融入传统体育文化教育内容,可以增加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基于西方强国强种思维的影响,我国不少人认为黄种人天生比黑种人和白种人运动能力差,民族体育文化意识越来越淡薄,导致对本民族的文化不自信。虽然近些年我国在竞技体育比赛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由于长期受西方体育强国思维的影响,许多学生依然出现了“唯西方化”的思维,个别学生还出现了崇洋媚外的现象,民族精神越来越淡薄。在体育教育教学中融入传统体育文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3.   传统体育文化与体育教学结合构建研究生育人路径

教师加强对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视,并基于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化运动的融合发展,为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组织活动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奠定基础。所以新时期的体育教育,要正确认识体育文化的重要性,让优秀传统文化融汇到体育教材体系中去,将传统体育文化作为切入点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3.1传统体育文化与体育运动融合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在为研究生组织开展体育教育活动时,创新对活动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只有结合文化自信背景下研究生素养需求对教学组织活动进行优化调整,才能够循序渐进地改善现代化运动技术教学缺乏文化背景的现状,才能为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强化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3.2在教学环节合理渗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容

体育教学课堂中渗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需要在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践上进行合理安排。对于教学计划的进度安排,教师需在每个学习阶段渗透与之对应的传统体育文化,以达成教学目标。对于体育教学内容,教师不仅教授运动的技术要领,还要讲述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并结合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一些内容进行交流讨论。例如乒乓球是许多高校为研究生开设的体育公共课,教师在讲授横拍技术时可以补充汉语中的动词来完善动作教学,激发学生兴趣。高守清对带“扌”旁汉语动词所包涵的动作进行大量的实验和研究,研究显示带“扌”的动词大多可成为乒乓球技术的基本动作[1],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不仅让学生领略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让学生对民族文化更加自信。对于学生期末成绩的评价环节,教师可以结合传统体育文化使得评价标准多元化,通过学生的表现选择、团结协作意识、自强不息精神、比赛心态等进行评价,加深学生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3当地特色体育文化资源与体育教学的整合应用

基于体育教育教学中传统文化内涵不足的情况,教师应该积极挖掘高校所在地民族体育文化资源,探索民族体育文化与体育教育教学结合应用的措施,从而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育人的整体效果。例如在天津地区的民俗体育项目中,有舞狮、踩高跷、踢花毽等,教师可以挖掘天津民俗体育中的传统文化,向学生讲解民俗体育的起源发展、内在文化等,使学生对天津当地的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激发对体育学习的热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将民俗体育文化与现代运动项目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更能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从而强化体育育人效果。

3.4加强文化宣传,营造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环境

高校要不断加强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工作,让学生认识和感受到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独特魅力,营造良好的文化传承氛围。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宣传,将传统体育文化起源发展等理论方面的知识进行讲座、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宣传渗透,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内涵,营造出良好的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环境。体育教师要重视、理解传统体育文化育人的重要意义,找到体育教学与传统体育文化间的有效结合点,对单一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体育教学中传承并弘扬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感,提升传统体育文化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守清.从汉语动词看乒乓球横拍技术的创新[J].辽宁体育科技,2003,25(4):28-29.

[2] 王凯,杨健,宋金庄.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体育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18,37(01):7-9.

[3] 程学峰.基于学校体育教学平台对民族体育的发展与传承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7,11(55):50-53.

[4] 陆世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视域下体育院校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J].武术研究,2018,03(10):94-96.

责任编辑:袁帅(QN0015)  作者:刘琳、戈莎、宋超、刘佳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